中国中冶:利比亚项目已完成未来有增发意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2:2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昨日(9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中冶(601618,收盘价3.13元)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获悉,目前公司在利比亚两个总投资55亿元的项目已经完成。利比亚目前的局势对公司今年业绩没有影响,对未来的影响还待观察。
同时,中国中冶董事长经天亮还表示,因受钢铁行业宏观调控影响,公司近年来大力推进业务多元化。未来,公司有增发意向,但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尚未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经天亮话音未落,中国中冶昨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8月30日发行2011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实际发行总额30亿元,期限366天,发行利率为5.78%,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募集资金已于8月31日全额到账。
利比亚局势影响尚待观察
业绩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中冶实现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减少11.47%。实现营业收入1061.5亿元,同比增长19.23%。
在说明会上,当记者问及公司在利比亚的项目进程时,经天亮表示:目前公司在利比亚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住宅,一个是水泥厂分包,两个项目投资总金额为55亿元,目前已经有工程款预收,因此对公司今年业绩没有影响,但未来利比亚局势的发展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是否有影响还需观察。他还表示,公司的确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有通过增发进行融资的意向。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近期如需要融资,将通过短期融资和中期票据进行。
与此同时,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也对媒体表示,公司位于阿汗富的一个铜矿项目发现了19处文物遗址,预计需九个月挖掘清理。此外,项目周边的土地搬迁已经基本谈妥,预计一年内可完成搬迁,若顺利,该项目最早可于2014年底投产。
发力非工程承包业务
受钢铁行业宏观调控影响,中国中冶近年来开始布局业务多元化。
中报显示,上半年,中国中冶冶金工程承包业务在板块收入中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去年同期的63.11%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9.63%。与此同时,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其中装备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47.01%;在多晶硅业务带动下,资源开发板块营业收入达到65.94亿元,同比增长56.02%;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11.7%。
经天亮表示,未来要提高非冶金工程业务的收入比例,增加资源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等非工程承包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同时,还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包括冶金、装备、资源开发等方面核心技术的研发。
对于资源开发领域,中国中冶表示,目前瑞木镍钴项目的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工,预计2011年底前投料试车。阿富汗艾娜克项目正积极推进前期准备工作,文物发掘已做好方案并开始实施,预计下半年可以完成环境评价报告和可研报告并提交阿富汗矿业部审批,总资源量6.67亿吨。澳大利亚兰伯特项目已经完成可研报告初稿,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优化工作,预计总资源量19.15亿吨。
在说明会上,中国中冶董秘康承业还对记者透露,根据公司计划,2015年公司非冶金收入占比要达到工程板块的60%,资源开发和房地产开发收入分别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12%和10%。同时公司将继续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拓展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并开拓海外资源。预计到2015年,海外收入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30%。
房产项目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中报显示,中国中冶房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房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降低37%;保障性住房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提高21.1%。
报告称,由于受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毛利率较高的商品房销量及利润率均有所下降,造成公司房地产板块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至15.7%。但由于公司商品房项目在一线城市仅占9.1%,分布较为均衡,使得调控政策对公司实际影响有限。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中冶在手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062.3万平方米。其中,已签署开发协议并落实土地使用权的项目1318.9万平方米,已签署开发协议但尚未落实土地使用权的项目1297.8万平方米,委托代建形式承建项目445.6万平方米。上半年,国内公司在保障性住房开发领域完成投入39.4亿元,施工面积799.5万平方米,新开工213.6万平方米,档期竣工80.5万平方米。
对此,中国中冶执行董事兼总裁沈鹤庭表示,目前公司在保障房的开发量上位列央企第一位,未来将重点在公租房建设方面推进,但目前有些政策方面的决定性环节还没有落实到位。同时,他还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房地产的整体形势仍然不会太好。不过,公司的策略是往三四线城市拓展。”目前,虽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比较低,但土地成本也相对较低,且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三、四线城市的销量还不错。尽管每平方米的利润和一线城市相比相差较大,但通过以量补价,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前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