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的斯“连环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4:51 来源: 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 李志豹
北京地铁扶梯事故事发2个月后,奥的斯非但没有脱身,反而越陷越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1日,发生在国内各地的奥的斯及其“兄弟”品牌大大小小电梯事故及故障已经近20起。
奥的斯电梯两个月时间密集出现意外,是巧合还是“树大招风”?除了7月5日在官方网站刊登了一个简短的媒体声明外,奥的斯公司还没有其他正式的对外回应。
而记者日前从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电梯质检中心”)了解到,北京地铁扶梯事故调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事故技术方面的调查已经做完,等到法规部分的报告也进行完之后,调查结果将会公布。”该中心主任李守林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业内人士称,对于丢不起中国市场的奥的斯公司来说,其面临的挑战才刚开始。
事故频发
北京的赵亮最近养成了坐电动扶梯抓紧扶手的新习惯。而进出地铁、逛超市商场时,他会刻意观察一下电梯的牌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习惯。
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发生后,跟赵亮有同样习惯的人越来越多。
事出有因。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电梯逆行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27人轻伤。一时间,电梯安全成为舆论焦点。
事故发生当天,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和京港地铁公司已暂停运行全市地铁路网中的257部奥的斯的自动扶梯,并对所属线路的全部设备和设施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两天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奥的斯513MPE型自动扶梯。同时要求全国各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地铁、商场、车站等部门立即对所使用的自动扶梯开展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可是令赵亮不解的是,随后国内多个城市又接连发生多起电梯事故,其中奥的斯曝光尤为频繁。
7月7日,上海徐汇区一商务楼内的一台奥的斯客运电梯在运行时突然瞬间下滑,所幸未造成人员死亡;7月11日,上海地铁3号线曹杨路站一部奥的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7月12日,深圳彭年酒店写字楼一楼入口处,本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奥的斯自动扶梯突然启动。
8月17日,在上海轨交4号线杨树浦路站,一部正在上行中的奥的斯自动扶梯突然逆行;8月19日,南京新世纪大酒店一台奥的斯客用电梯出现故障,两名乘客被困约半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奥的斯品牌,同属奥的斯公司的西子奥的斯、星玛电梯也被“传染”。
7月19日,太原沃尔玛三墙路店二层前往三层的星玛电梯自动扶梯突然停止运转;7月31日,深圳东门明华市场一部型号为STA2的西子奥的斯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其中3个阶梯严重变形。
不仅如此,奥的斯品牌电梯早有“前科”。 2010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的一台奥的斯自动扶梯发生逆行事故,造成24人受伤。
对于奥的斯来说,电梯事故俨然演变成为一场重大的质量与信任危机。
目前,事故牵连各方仍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
“事故调查报告肯定还没出来。”配合进行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调查工作的北京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总工程师赵伯锐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国家电梯质检中心主任李守林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心负责的技术部分的调查报告已经完结,“调查结果不能讲,希望你理解我们的保密规定。”但李守林透露,包括责任认定、处理意见在内的法规部分由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负责,等全部的调查报告进行完后,有关部门会发布新闻通稿。
而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驱动主轴发生迁移,附加制动器未启动。
记者多次致电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膨胀路径
奥的斯公司电梯事故频发后,奥的斯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开始备受关注。
与其他电梯品牌企业一样,奥的斯公司的扩张也是以合资收购为主,但奥的斯合资收购的电梯品牌数量之多是同行企业远所不及的。
目前,奥的斯公司在中国经营着奥的斯、西子奥的斯、Express、SIGMA四大品牌,包括直梯和扶梯多种型号。
奥的斯为奥的斯公司原有品牌,北京地铁事故电梯即为此品牌。
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1984年进入中国,与天津市电梯公司等三方合资组建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后来又成立了广州奥的斯公司与上海奥的斯公司,生产奥的斯品牌的直梯与扶梯。
1996年收购英国的Express品牌,而后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后,奥的斯公司专门成立了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同年3月,奥的斯公司与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合资组建西子奥的斯公司,生产西子奥的斯品牌电梯。2001年,奥的斯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增加到80%,实现对西子奥的斯公司的绝对控股。
1999年LG与奥的斯开始合作,前者旗下乐金(LG)电梯更名为星玛(SIGMA)电梯。2005年10月,奥的斯公司取得100%控股经营权。
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取得对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或全资控股。凭借这一模式,奥的斯公司在中国的版图得以迅速扩大,规模飞速上升。
有数据显示,2009年,奥的斯公司在中国电梯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1/4强。
“收购扩张外延式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具有高起点,能够快速获得资源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分析称,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压力、庞大的分支会造成资源配置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负担、企业效率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产品的质量、品牌的浓厚度也有可能下滑。
其实,伴随奥的斯公司的迅速膨胀,经营管理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尤其是近几年,高层走马观花似的更换使得公司战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电梯行业人士指出。
相比之下,同处电梯市场前列的三菱电梯、日立电梯、通力电梯在中国的发展要稳实得多。
日本三菱在国内的电梯合资公司是1987年与上海电气等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三菱已成为全球电梯产量最高的单体企业。
芬兰通力集团在国内也仅有通力和巨人通力两个品牌。2005年2月,通力集团与国内电梯行业最大的本土品牌企业浙江巨人电梯有限公司达成合资协议,组建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付出代价
奥的斯品牌电梯发生事故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奥的斯公司旗下各子品牌之间的斗争越加激烈。
“我们做的是西子奥的斯品牌,不是奥的斯品牌。”青岛电梯奥的斯销售有限公司一名经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向客户介绍产品时,他会这样强调,“两者虽然都属奥的斯公司,但是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该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西子奥的斯电梯的销售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外部。
从上世纪90年代到如今十几年间,国内电梯行业已经发展到400多家生产厂家、300多家维保公司的规模,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在国内电梯市场中,奥的斯(中国)、上海三菱、广州日立等3家公司处于第一阵营;迅达、蒂森等外资品牌公司和康力电梯等少数民族品牌企业基本处于第二阵营;其他400多家内资企业处于第三阵营。
容量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外资电梯巨头不能丧失的,而对于在国内有4个电梯品牌的奥的斯公司更是如此。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品市场和电梯制造大国,电梯生产量、保有量和安装量均为世界第一。来自中国电梯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电梯已经达到165万台,并且在以每年20%、超过30万台的增量发展。
段嘉宣指出,电梯市场短期内还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但是长期来看,电梯事故对奥的斯品牌的影响仍然存在,对中国电梯市场格局的影响也将较为突出。
而在光大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陆洲看来,北京地铁电梯事故以及奥的斯在其他地区电梯事故密集报道,已经对其各产品系列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奥的斯天津泰达基地货物积压,生产销售受到极大冲击。对此,中国电梯网胡姓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因为这两个月生产的都是以前签下的订单,所以短期的生产加工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但他也指出,奥的斯新签订单的数量会有所下滑,估计10月份以后会在生产环节上体现出来。
“通过此次事故,奥的斯吸取的教训应该不止一点点,异地扩张不能只注重规模,品牌的培养需要靠品质的推动,产品的设计、质量、维护保养等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大规模扩张带来的经营管理、资金等各种风险尤其需要注意。”段嘉宣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