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说说“养命钱”入市话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8: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关于中国版401k计划的传闻在股市上激起波澜。

  401k计划的“原型”是美国版。美国401k计划是美国根据1978年《国内税收收入法案》中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规定,为个人建立养老金计划,个人和其所在企业每个月都放一部分资金进去,享受延迟纳税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当时,美国通过鼓励养老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并交由专业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摆脱熊市阴影,迎来1982年至1999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中国版401k其实已经以企业年金的形式在我国推行7年,但进展并不快。截至2010年底,10家银行托管的资金累计余额为2809亿元。此次关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推进中国版401k的风声再起,市场的兴奋点显然更在于对增量资金活水注入的预期,在目前低迷的大盘中这被当做“救市”的信号。

  乍听之下,让养老金大规模入市,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一方面,目前放在银行里“睡大觉”的社保资金的确需要寻求多样、稳健的投资渠道。据测算,截至去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资金累计结余已达到2.3万多亿元,这些资金的年收益率不到2%。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渴求养老金这样的长线、优质资金及伴随其入市而来的机构投资者。“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此需要积极吸引长期资金及机构投资者入市。尤其近期,随着新股发行节奏不断加快,资本市场又遇到了资金匮乏的瓶颈。

  但仔细分析,打开养老金与社会投资之间的防火墙,必须慎之又慎。

  众所周知,养老金被称为百姓的“养命钱”,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国民福祉,使退休收入多元化和稳定化,因此其运营的基本前提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体制的设计、投资目标的设定、投资策略的选择等,才谈得上使受益人利益最大化。

  中国股市眼下是否具备养老金运营所需要的最低安全边际,值得仔细考量。

  首先,股票市场本身就是风险程度比较高的市场。2008年12月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养老金市场聚焦》报告显示,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OECD国家的股市整体下跌近50%,造成私营养老金投资亏损约5万亿美元,资产缩水20%;在美国五分之四以上的家庭参加了401k计划,损失已超过3.3万亿美元。

  其次,在中国股市上,靠上市公司分红获得投资回报的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只能靠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而中国股市牛短熊长,除个别年份,“七亏二平一盈”的概率几乎成了中国股民投资的魔咒。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股指却从危机前高点下跌了一半左右,9成投资者亏损,连公募基金、保险基金、QFII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

  退一步讲,即使养老金资金冒着鸡飞蛋打的危险进场“救市”,对资本市场的助益也很有限。这是因为,资本市场本来“不差钱”。从银行理财的火爆、民间借贷的活跃、艺术品的爆炒,都可以看出目前全社会的流动性并不匮乏,缺的只是合适的投资对象。股市作为流动性高、门槛低的市场,场外资金随时可能转换为场内资金,辅以合理回报的预期,短线热钱也未尝不能成为长期投资。

  要吸引像401k这样的长线资金,资本市场需要的首先是建立起符合这类资金的投资标准和安全性要求的制度保障,如改革新股发行机制、打击内幕交易、鼓励和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推出集体诉讼机制等。也许,在诸多欠缺中,资金的缺失是最好弥补的。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有关方面在增加做空机制、培育机构投资者、维护市场“三公”等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相信有一天,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民财富增值的良性互动局面终会到来。

  提示:本版投资建议属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