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保证金上缴准备金、离岸调人民币持仓上限内地香港联手再堵“内保外贷”丁玉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9: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丁玉萍 香港报道
“央行向保证金存款开征准备金,其主要的动机是堵住大量存在‘内保外贷’情况。”9月1日,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在香港表示。
所谓“内保外贷”,即内地企业用自身资产抵押给内地银行,内地银行开具保函给企业,企业再用保函通过在港成立的离岸公司向香港银行贷款。
部分企业为绕开内地严格的信贷紧缩政策,在香港获取人民币贷款。而两地市场巨大的利差空间,也诱使一些企业纯粹以套利为动机,资金回流内地后流向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市场。
刘利刚认为,这是大陆宏观调控的“泄露效应”,而香港这一人民币离岸中心正是得天独厚的政策“出口”。目前香港市场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在2%-3%左右,而企业在境内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在6%-8%之间,在民间借贷市场,年利率超过60%更是常见。
“内地大型国有企业在离岸中心融资还是比较容易的,紧缩货币政策对其影响不太大。很多内地企业在在岸的银行有保证金,然后在香港市场可以贷款,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躲避内地在岸宏观市场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享受汇率和利率上的利差。人民银行这次对保证金增收存款准备金,可以堵住这个漏洞。”刘利刚表示。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内地企业借款客户主要是内地的大型国有企业、红筹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或由省或市政府拥有的公司。
金管局拟限制人民币内保外贷
目前内地和香港市场对“内保外贷”都加大了观测和疏堵的力度。
除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上缴范围外,8月初,人民银行曾专门发文要求暂停受理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业务(包括有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额度的银行贷款,贸易融资除外),而“内保外贷”是被叫停业务的主要形式。
同时,据消息人士透露,香港金管局也采取了相应新举措,透过持仓上限等要求,变相限制本地银行的人民币“内保外贷”业务,以减少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潮中透过贸易渠道进行汇率和利率的双重套利行为。
香港金管局8月初陆续向本地银行表示,注意到一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行承兑汇票及汇票,以美元或港元入账,但金管局要求银行根据计价的基础货币(即人民币)入账。
上述新要求直接针对企业以内地银行发出的信用证等作抵押,在香港进行外币贷款等内保外贷业务。此举可能使香港本地银行的人民币未平仓净额高于资产负债规模10%,香港金管局要求银行随着银行承兑汇票及汇票到期,逐步降低未平仓净额比例。
资本管制五年内放开?
停留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可能以非可控的方式回流内地市场,这在今年6月份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据中已有显现。今年6月份,在港人民币存款当月新增仅48亿元。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单月增长环比增幅最小的月份,而今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数值高达460亿元。
对于这种异常下滑,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撰文称,主要由于“6月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香港支付内地多于内地支付香港所致”。
不过,基于政策当局对市场变化有所反应,并推出限制措施,7月份的人民币存款数据出现好转。香港金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人民币存款于7月底达到5722亿元,较6月末的5536亿元增长186亿元,按月增长3.4%。另外,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于7月份为1489.7亿元,6月份则为2050.9亿元。
尽管动机是为了堵住“内保外贷”,保证金存款计提准备金的政策也影响到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这一政策也说明,在美国和欧盟经济还很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紧缩政策的势态还在保持,同时对通胀也比较担忧。”刘利刚表示。
然而,只要在资本受管制以及利差提供巨大“寻租”空间的市场,“内保外贷”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刘利刚预测,五年之内中国的资本管制可以放开。原因是,贸易顺差是一个国家放开资本管制的合适时机,“我国现在贸易顺差很大,外汇储备非常高,现在的政策应该鼓励资本的外流而不是吸引更多资本的内流。”
“如果政策当局允许人民币作为对私人的贷款产品,人民币在香港的利用也会大大加速。但是目前还不能对私人做人民币贷款,对企业的人民币贷款也只能是跟贸易有关的,从而局限了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和利用。”刘利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