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国际化几乎未有成功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14:37 来源: 财新网学者呼吁亟待政企分离,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
【财新网】(记者 杜珂)学者提出,中国的国有企业,如果不能实行股权多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商业化改革,则将对未来国家经济参与世界竞争产生消极影响。企业界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国企的国际化道路几无成功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袁绪程在9月3日“国企改革暨玉柴创新实践高层研讨会”上提出,虽然大部分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受国有独资体制的束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治理。比如,表现之一,国资委管控的央企还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的自主决策与人事任免,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而地方国企,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而且,由于国有独资的属性,造成了政府权力对企业过多的非正常干预,使很多国有企业改革后内部逐步官僚化,很多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实现商业化治理机制。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对此深有体会。他在发言中提到,玉柴作为中国机械500强的第19位,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要走国际化,不改制是没有希望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成功者不过华为、联想两家企业。国有企业国际化道路成功者几乎没有”。而从玉柴机器集团既往经验来看,子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员工持股改革是最为基本的一点。
而前两年,一些国有企业在“走出去”的“政绩”推动下,盲目国际化,导致如今现金流问题、管理问题叠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马克提出,国有企业靠“经营业绩”而不是“数字政绩”取胜,核心在于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行股权多元化层面的深度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才能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塑造公平竞争的竞争秩序,这一改革任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动,但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常修泽认为,目前国有垄断性行业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像铁路、盐业这样的垄断性部门基本上还没有触动。国有资本在中国的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分布依然过广过大,而且近年来在有些行业有加剧趋势。
“不少央企携庞大雄厚资金到地方去圈地,制造一个个的地王神话,涉足本应当退出的竞争领域,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常修泽说,更严重的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某些势力对国企改革的干扰还比较大,有的地方情况令人堪忧。”
他建议,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要战略调整调到位之外,集团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采取分步到位的改革办法。第一步是先把国有独资公司改成国有控股公司,再据情况改成国有参股公司,“可以考虑对管理层根据业绩给一定的期权,同时在治理结构也要推进激励机制的变革,靠产权激励和吸引人才”。
“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劳动者与资本相联合,理论上已经认定为新兴的集体经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说。
此次国企改革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广西玉林市副市长禤甲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企管处处长李军,中国内燃机工业学会副会长邢敏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