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展望:熊市尚未来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近期媒体大篇幅报道美国债务争议以及信评遭降的新闻,但是欧元区经济恶化、全球经济前景暗淡才是全球股市出现戏剧性抛售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一下水涨船高,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上述因素到底对全球形势的影响有多大。
动荡行情加深经济更趋减缓的疑虑。
近来市场的纷纷扰扰,包括欧洲债务危机、美国信评调降,以及全球市场抛售,对美国与全球的经济都有负面影响。以美国而言,总体经济对股市的涨跌变得更为敏感。股市下跌创造了负面的财富效应,主要会冲击到高收入家庭,而这些家庭正是经济复苏期间的消费主力。此外,美国公司本来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是股价滑落会直接冲击公司发展的信心,可能延缓公司的扩张计划,进而无法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
若观察美国以外区域,会发现短期内某些地区所受到的影响更甚于美国,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为全球信用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使得许多投资者趋于规避风险、择优而栖。更重要的是,这让原本就不被看好的欧洲经济更加乌云罩顶。欧洲的经济规模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若欧洲的需求下滑,将会冲击到增长已趋缓的亚洲与其他地区的出口贸易。近几个月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体而言已放缓,一连串的紧缩货币政策与出口增长减缓,短期内提高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历经地震与核灾的日本,尚无法恢复100%的产能。欧洲、日本与中国这三大经济体,近期都有增长停滞的可能性。
一线希望
不过,全球经济方面还是有一些让人振奋的消息,多少冲抵先前的利空因素。
首先,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相较今年春季的价格而言,跌幅高达30%。这对实际消费收入的提升非常有利,特别是对美国的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助益良多:在过去几个月,这些家庭因油价高涨而必须削减一些必要开支。商品价格走低,也有助减缓通胀压力、降低企业成本,进而提高盈利。
其次,鉴于对经济增长减缓的疑虑以及通胀压力减缓,全球货币紧缩政策可望结束。当通胀问题不再困扰市场,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以及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近期可望结束紧缩政策,并推出其他的财政激励方案。欧洲与美国受制于财政窘境,政策决定处处掣肘,但即便如此,欧美的财政仍有放宽的空间。政党协商效率低落,加上缺乏足够资金,表明欧美两地的主权债务风险不会是短期就可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也成为笼罩在一线曙光上的几朵乌云。虽然越来越多投资者对欧美的决策者失去信心,但双方的政府仍有一定的执行力。同时,金融市场也发出明显信号,那就是需要各国政府更团结、提出更强有力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欧美若提出任何财政政策或解决主权债务的方案,对全球经济都将是一大福音。
混沌不明的状况依然持续
经济前景乌云笼罩,重大经济议题对心理层面所带来的冲击总是难以评估。然而,我们还是认为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不太可能走上衰退,只是增长步伐趋缓。
美国的领先指标并未恶化到经济衰退的水准。美国GDP增长率在2011上半年的发展确有减速的情况,第二季度GDP年增长率不到2%,这样的数据在近十年来通常意味着经济衰退。但是今年6月,全球经济循环指标中有五项还是处于正面的水平,这也显示目前的状况是处于经济景气中期循环,而非衰退的征兆。历史经验显示,过去每一次经济衰退期间,领先经济指针的组成项目中处于正面水平的不会超过2个指标。
第二季度一些经济指标不如预期,却也意味着第三季度有反弹回升的空间。第二季度实际消费支出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主要是因为油价与其他食品价格过高所致,但第三季度的商品价格走低,可望使得消费行为回归正轨。工业生产,特别是汽车工业,已从日本地震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中恢复。此外,某些经济层面并未受到任何干扰,这也将是我们未来数周观察的重点。
首先,从1959年开始,失业率稳定上升就是判断经济是否开始衰退最可靠的领先数据。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在今年5月中旬达到44万人的高点,近几周则下降到40万人,这与工作机会增加有直接关系。
第二,测量金融市场与信用市场的彭博金融情况指数(Bloomberg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虽显著下跌,但整体表现与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状况相比仍相对平稳,较为接近2010年中的情况。
第三,撇开美国跌跌撞撞的经济状况,公司的营运收入增长为12%,虽然下半年经济增长趋缓必然会影响公司获利,但整体情况与经济衰退仍相距甚远。公司也纷纷证明,在景气较差时,他们仍可维持获利。尽管7月有部分公司发布了未来盈利预警,但与先前出现赤字或盈利数据低迷所导致的负面展望相比,目前的征兆仍相当良好。(本文由富达基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