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投资价值在哪里? 浙江民营资本角逐新兴投资地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06:35 来源: 商务部网站每个月的30日,杭州的沈大伯都要到一个约定的地方和几位“难兄难弟”商谈有关林权的事,在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30日”也不例外。
那天,受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南玛都”影响,杭城下雨,但这并不能阻止沈大伯维权的步伐,他一大早就来到了西湖边事先约定的地方,那儿有四五位大伯大妈在等他,还有一位大伯正在从安徽回杭的路上,他会带来最新的维权消息。
据沈大伯介绍,2007年他们投资参与了外省的一个合作营造50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的项目,几个人的投资金额分别在6万至10万元不等,如今却是血本无归。沈大伯心有不甘,他要讨说法。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四处奔走,艰辛维权。
他们的这项投资与林权有什么关系?其实,林权投资并非一个横空出世的新名词,早在2003年,国家就开始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出资的条件。一些嗅觉敏锐的浙商,就在那个时候开始介入林权投资领域,也有不少像沈大伯一样有投资意识的个人,也将目光同时投向了林权。
林权投资究竟要如何操作?这项投资存在多大的风险?我们又该怎么防范风险?一些号称挖掘绿色经济潜力的林权流转项目究竟蕴藏了多少商业机会?本期封面报道将与你一起寻找答案——
艰辛的维权之路
林权投资仍有不规范之处?
时间倒流至2007年,那一年,沈大伯听说外省有一个合作营造50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的项目,当他听说“每年增值不低于投资总额的15%”时便心动了,最后投入了6万元。和沈大伯一起投资的詹大妈回忆说,当时她得知消息后去参加了说明会,那家公司介绍了项目情况,她认为一切手续合法,所以将养老的钱都投进去了。
维权队伍中还有一位王大伯,他做了精心的准备,文件夹里有合同书、起诉材料及各种相关文件资料。这份合同书显示,合同甲方是外省的一家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乙方是王大伯。王大伯说,他在那个项目中投资了15亩林地,按每亩6000元的价格计算,总计付出了9万元。王大伯投资的地块不仅有编号,还规定种的是杨树,每亩种植多少株都有约定。然而,随着甲方因故被抓,这份细致的合同被悬了起来,据当事人说,和王大伯一样的投资者不仅没有拿到收益,连本金都搭了进去。“我们要讨说法。”詹大妈有些激动,她说此事牵涉到不少投资者,但至今没有讨到说法。
有业内人士看了王大伯的合同书后陷入沉思,他摇摇头说没有实地调查很难点评。不过,林权投资目前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浙江省林业厅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蒋先生说,浙江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私下的林权交易了,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专业的交易机构,因此往往缺少正规的交易手续。从现有的一些流转资料分析,林权交易流转合同不规范、手续不完备、权利人与签约人不符合(一致)、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交易流转制度不够细化等情况普遍存在。在有些地方,甚至存在伪造文件、代替他人签字等触犯法律的行为。
2003年开始,随着国家林权交易相关规定的出台,各地的林权交易在日渐规范的同时也越来越活跃了。截至目前,浙江林权交易、流转累计面积多达1000多万亩,交易值超过60亿元。
“由于人们对林权流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误区,眼下很多林权流转其实不是转让,而是出租。”有业内人士称,林权转让与林权出租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结算进度,即一次性结算还是有条件的结算。承租林权的结算方式往往是分期支付,不少林业经营企业为了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即便是转让也会选择承租的方式来收购林权。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已经流转的林权,土地使用权尚未完全交割,是否可以办理林权过户手续?企业能不能用这样的林权证来开展抵押融资或是在实现产业化之后上市?这些问题都需要细化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谁在投资林权?
浙江民营资本角逐新兴投资地带
以市场嗅觉灵敏而著称的浙商,不少人已经在关注甚至进入林权投资领域。
2003年,浙江兴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林权投资领域,初始投入花了600多万元。“我们原先是从事矿业开发的,在得知林权流转的相关消息后认为这是新的投资方向,于是就成立了这家公司。”据浙江兴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鸣介绍说,该公司从2003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了集林业基地与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林业集约化、规模化企业。
这家500多人的企业,走的是一条“采伐、造林、育林、加工”的经营之路,说穿了就是把林地流转过来后做好基地建设,然后利用所经营的林木为原材料,生产出口北美的杉木涂装集成材料。浙江兴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怡荣出具的一份经济效益分析表显示,该公司去年的产值已突破600多万元。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地效用,这家单位还建立了35人的专业护林队伍和60人的扑火应急队伍,因此在当地被称为“林保姆”。
这些成功运作的案例,对于正在观望林权投资的浙商而言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浙江岛石集团董事长帅新武的9月日程安排表上,其中一项就是去富阳考察胥口镇碧东坞3563亩林地,这个项目眼下已经通过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进入招商阶段。“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林地,用来开发种植我们的苗木。”帅新武称,从2007年开始他就在留意寻找相关的项目,但往往因为项目面积太小或地域不理想而没有启动投资。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工作人员证实,像帅新武这样委托他们寻找合适林地项目的浙商为数不少,其中又以温州商人居多。
据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统计,在全国已流转的林地当中,很大一部分被大型企业收购,其中境外企业如斯道拉恩索、金光纸业、曼图林业等;国有企业如中治集团、中纸集团等。而在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浙商在林权投资领域的身影随处可见。据龙泉市林权管理中心统计,截止到目前,龙泉林权流转共32027起,流转827157亩,流转率21%,交易额75125万元。在这些转让的项目中,专业合作社流转24.5万亩,自发的“林保姆”托管面积27万亩,林农与山林投资企业进行股份合作19万亩,一些涉林企业租赁经营9.7万亩。由于山林经营效益逐年增长,许多大户、企业、合作社从中尝到甜头,投资林业成为热门行业。
林权的投资价值
在哪里?
一部分早期投资林权的人,如今已经打起了转让的算盘,这是不是意味着林权投资的价值发生了变化?
总是习惯对新鲜事物迅速作出反应的麻先生,从2003年开始涉足林权投资,如今他要公开挂牌转让丽水缙云县某实验区1193亩林权及相关经营设施整体。
在投资林权之前,麻先生从事制造业,有实体工厂。“2003年是林权相关政策刚出来的时候,我正好有资金,也一直想寻找一个新项目,于是就在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地方找到了这个项目。”麻先生说,当时林权投资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他坚信这个行业一定会有前景,因此他前后投资了960万元,打造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和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山庄。
“我要转让并不是因为现在不看好林权投资了,相反,现在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交易也越来越规范,林权投资的前景只会更好。”麻先生说,因为子女来杭读书后,他也在杭州发展了新项目,没有精力再顾及原有的林权项目。
寻求转让或是合作者的理由各有不同。上周,致电本报18创富热线85188518的吴先生说,他在临安郊区有1400亩的林地要寻找承包者或合作伙伴,此外还有20亩林地可出售。“林地可以用来种植经济林,也可用来开发观光旅游项目。”吴先生说,在接触这个项目前,他做的是建材生意,如今花了20万元拿下这个项目,由于对林地经营及观光旅游等方面都不熟悉,他希望能找到具备相关经验的合作伙伴。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徐先生分析了这些个案后表示,不管脱手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有合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手续资料,而且有人接盘,林权转让交易即可完成,这个市场越是活跃,越说明它的投资价值得到了认可。
“林权证上会说明四个权,即林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徐先生说,通常人们所说的林权流转,实际是指集体林地承包方将其林地承保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或者集体经济组织将其统一管理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依法全部或者部分有偿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然而,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人们对林权知之甚少的弱点,只转让林木的所有权或承包经营权而已,这样一来,对投资者来说就丧失了对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其投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徐先生说,林权投资属于长线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是相对而言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比较稳定。不过,一个林地项目的投资价值究竟有多少,他认为需要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开发价值而定,一般来说专业的评估机构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富阳林权管理中心的汤先生称,虽然林权投资周期性长且投入较大,但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这是一个能够发挥绿色生态功能的行业,它的价值在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可发挥生态效益。
后续经营能力
考验林权增值功能
林权投资其实是一门技术活,这是投资人何先生最大的感触。
两年前,何先生在老家龙游县溪口镇承包了一块林地,总面积86亩。据何先生描述,这是一个距杭州仅两小时车程的地方,适合用来经营旅游、休闲项目。眼下,这块林地上种了300棵梨树、5000棵杉树和500株毛竹。有专业人士实地考察后认为,这片林地适合种植茶叶、玉米、草药等多种常见作物,同时也适合种植葡萄、杨梅、梨树等。
由于工作在杭州,何先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这块林地。他说,“这两年来,我接待了很多前来了解项目的朋友,有的嫌我的地方太小,有的说地方太大了投资不起,总之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按何先生个人的理解,投资商可以将这块林地改造成观光、休闲采摘园,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果树,当然直接用来培育经济作物也行。说到投资收益,何先生表示,由于一直没有启动项目,目前仍然处于投入期。
“我现在明白了,不是承包了山林就能坐等着收钱。”何先生说,如果后期的投入资金或管理能力跟不上,短期来说是无法实现收益的,长期的话还可能影响整个林地的增值功能。
与何先生一样,台州黄岩富山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先生也在寻找合作伙伴。陈先生第一期承包了50亩林地,主要种植杨梅,第二期林地的流转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我们也听说了林权投资的相关消息,现在正在观望。”陈先生说,他需要找一个有资金实力或有旅游开发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条以杨梅采摘游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线路。“我们只有种植杨梅的技术,但如果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话,还得拉长相关产业链。”面对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链接问题,陈先生想到的办法是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投资林权并一起深度开发。
有业内人士指出,何先生和陈先生如果仅仅是遇到资金问题的话,可以通过林权抵押的方式办理抵押贷款,以得到资金支持。事实上,他们遇到的更多的是经营难题,因为拿到林地后的后续经营涉及了种植、旅游管理甚至是营销等不同的专业,此时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运作。
要看清
林权投资的风险
最近几年,关于林权纠纷的报道屡见不鲜。
东北、北京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利用所谓林权投资的非法集资事件,不少投资人投入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就买了几份合同或得到了一份林权证。而不少出售林权的公司,最后被有关部门定性为非法集资,公司实际是皮包公司。
省林业厅工作人员指出,国家鼓励林权流转,但要在规范合法程序的前提下。如果要投资林权,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到当地林业部门核实情况,并到林地实地调查,特别要严格调查出售林权者的信誉,要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在确定风险不大并且有保障的情况下,才可参与合同购买林权的林权流转。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徐先生说,眼下有一些人利用林农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这个特点,用很低的价格将林农的林权收购过来,然后再转卖。“对于这样的‘中间商’,我们往往是不接待的。”徐经理说,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存在林权不清晰或是经手人无权处置林权的情况,容易引发纠纷。
有业内人士还特别提到,有些投资者以为拿到林权证就是投资有保证了,其实林权证与房产证一样,它只能证明一间房子的权属是你的,但并不证明这间房子值多少钱。“所以,进行林权投资时,还要看清林地的用途和适合种植的作物的价格。”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林权流转有着严格规范的程序,合同双方可到当地的林权管理中心办理手续或通过专业的林权交易平台操作,一切在“阳光”下进行是对自身权益的一种保障。
资深律师提醒投资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分辨出让方的资质;其次是关注所获得权证的合法性,如果所得权证并不是自己的名字,而仅有买卖契约,那么如果签约公司数年内不存在了,可能会让投资者一无所有;第三要认真分析与托管公司签订的所有合同文本,以及托管公司所做承诺的可兑现性。此外还要注意,是否有陷阱或霸王条款,如果有,应及时向对方指出。对于一些具体事项,如果自己不能把握确定,应向专业人士咨询。(-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