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研究报告:深圳金融综合实力得分为上海的56%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卢丽涛

  有评论认为此次评价指数不全面,深圳有些优势未被纳入指数统计中

  上海、北京、深圳分列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前三名,并首次包揽各分项竞争力全国前三名。

  9月5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发布了第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该指数显示,综合实力得分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上海112.45分、北京100.77分、深圳62.95分、广州39.29分、杭州36.38分。

  与去年发布的第二期指数相比,29个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整体上升。从排名来看,前六名的金融中心排名没有变化,排名上升的城市有13个,其中升幅最大的城市是成都,从第19上升到第9。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表示,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上海、北京、深圳三大金融中心继续保持综合竞争力的绝对领先优势,并且在分项指标排名中首次包揽各分项竞争力全国前三名。

  深圳综合实力为上海的56%

  张建森用“弯道加速”来形容我国金融中心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的逆势上升的表现。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到2009年,全国29个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04%,上海、北京、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97%、11.87%和28.63%,大连、沈阳更高达37.43%和30.00%。

  在综合竞争力方面,上海与北京的差距有所缩短,深圳得分只有上海的56%。广州得分只有深圳的62%。

  张建森解释,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深圳在金融地位上不如北京和上海。上海作为国家战略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明确的金融定位。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和金融机构总部中心,也有明确的金融定位。深圳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并没有清晰定位。

  同时,深圳在金融业增加值规模方面,不如北京、上海,在金融国际化程度和金融人才集聚方面低于北京和上海,其中最大短板在教育环境,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深圳均与北京和上海差距较大,为深圳培育和延揽金融人才带来不利影响。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这也显示出此次评价指数的不全面,在金融市场化、金融活力指数方面,深圳有其优势但这些都没有被纳入指数统计中。

  全国性金融市场集中于上海

  深圳取得显著成绩在于,深圳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首次取代广州位列金融生态环境分项竞争力第三。

  深圳金融产业的规模这些年大幅提升,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增加值占GDP的13.54%,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为28.63%,均是全国性金融中心中最高的。

  在金融机构的数量上,中国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匀。北京排名第一,高出第二名上海60%。张建森解释说,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在北京,这是政策和历史演变的结果,北京在金融机构上的优势目前其他城市很难撼动。第三名深圳得分仅60.24,落后北京100分之多。

  从金融市场来看,全国性金融市场几乎都集中于上海,上海继续“一枝独秀”;深圳凭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势紧随上海,继续保持第2的排名。

  深圳建设金融中心机会多

  深圳“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全国性的金融中心。

  从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到全国金融中心,张建森认为,这是一个客观合理的定位。深圳未来发展在两个层面。首先,中国进入一个资产证券化的时代,深圳作为多层次证券中心,将会引领中小企业发展。其次,深圳在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方面大有可为。目前,几乎所有香港的金融机构在深圳有分支机构,深圳很多金融机构在香港也有分支。只要跨境人民币结算一打通,深圳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同时,张建森认为,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贸易额不断增加,深圳、广东和东盟贸易占有很大比重。这也将是深圳的优势之一。

  对于深圳和香港联合共建世界金融第三极,张建森表示有此可能性,但比较困难,条件是深港的金融业高度融合,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以欧洲为经济腹地,纽约以美国为经济腹地。在一国两制下,珠三角并非香港的真正腹地。所以,除非人民币高度开放,或者香港主动融合。张建森对深港融合的趋势乐观。未来3~5年,在金融领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进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