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探索保障房融资新渠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08:14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5月25日至6月3日刊发了“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篇版联动系列文章;自6月23日起,刊发“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系列通讯;自7月24日起,刊发“保障性住房建设巡礼”系列通讯。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 注重民生 银行金融创新的契机

  经济日报“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系列报道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工作重点,就各地目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和渠道进行深入报道,充分展示了各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紧缺的探索和实践。系列报道为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平台,让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新模式。

  一是贷款方式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耗资巨大,多家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为保障性住房提供建设资金,这在天津、上海等地的实践已取得成功,探索出了可持续的融资支持模式。

  二是担保方式创新。2008年泰州市制定了《泰州市区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办理按揭贷款担保的操作细则》,泰州市阳光投资担保公司统一为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提供按揭贷款担保。这一方式有效支持保障对象购买经济适用房。

  三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探索融资渠道。国开行重庆分行利用总行平台,与外部信托、保险资产等各类金融机构,探索通过信托合作、保险资金债权计划等方式解决公租房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农行重庆分行探索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民间资金等社会资本进入公租房建设领域的新渠道。

  四是以公租房开发建设和经营流程为切入点,从土地储备、开发建设、出租、销售四个环节着手,有针对性地提供账户管理、授信业务、网上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组合方案。

  报道的这些金融创新是银行业将工作重点转向民生领域的重大实践。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未来民生问题会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良机,成为金融创新的契机。

  (北京赛诺经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曹文)

  □ 创新机制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新进展和新做法,特别是各金融机构通过制度深化改革,建立了新的融资机制和新的监管措施,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其他地方具有借鉴作用。

  通过制度创新保障资金安全。如《筑渠引水 扩展保障房资金来源》一文报道了国开行积极推动开发性金融业务。由于运作规范、项目有较好现金流,贷款没有出现一笔逾期或欠息问题。

  通过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如《重庆:多渠道融资推进公租房建设》报道重庆市采取“1+3”的模式筹措资金,实现了建设资金的平衡。

  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控制流程,使保障房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报道上海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长期票据等融资工具和物业信托投资基金,此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公租房长期投资问题,而且可以盘活存量商业物业,拓宽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金融机构加强创新动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效益结构的良好契机。我们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支持力度。

  (建行天津河北支行 沈志勇)

  □ 形成合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报道,特别是扩大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政府推动是关键。政府积极发挥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中的作用,是确保资金持续投入、顺利完成“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目标的关键。如江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采用“政府+市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新模式,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

  市场化运作是必然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遵循市场需求和市场化操作模式,能有效发挥市场的优势资源配置作用。经济日报的相关报道充分证实了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意义,如上海、湖北、天津等地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集合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多渠道“汇水”是基本方法。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以公共财政为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格局,是破解资金瓶颈的基本方法和经验。重庆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天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链”、江苏的“社保基金保障性住房信托”、辽宁的“开发性金融介入”等报道,都为我们提供了拓宽融资渠道的范本。

  (河北省阜平县委宣传部 张成利)

  □ 提供借鉴

  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

  “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系列报道相继对江苏“土地和资金封闭运行”、重庆“1+3”、上海“总银团+子银团”等创新模式进行了报道,深度挖掘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这些报道不仅及时客观、全面细致地对中央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进行了宣传,而且还为各地如何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对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而言,保障性住房建设虽然投资量大、投资期长、收益偏低,但是投资收益稳定。笔者作为金融系统的工作人员,认为只要通过创新开发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建立起合适的投资方式,依旧能够实现资本创造价值的目标。经济日报及时地推出了这组深度报道,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农业银行达州分行 郑年孝)

  □ 增添信心

  以创新求突破

  经济日报刊发的“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巡礼”系列报道,内容详实、贴近实际,这些报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添我们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信心,读来令人备受鼓舞。

  报道深入,数据翔实,具有借鉴性,值得推广。“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系列报道将资金来源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了破解难题的真经实招,相关做法和经验具有可操作性,为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巡礼”系列报道反映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成就和动态,鲜活生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保障性安居工程总体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地域性很强。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央统一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创新,以创新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新路子。

  (江苏省盐城市审计局 邹洪坤)

  “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系列报道目录

  1、《江苏:着力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5月25日一版)

  特别报道:《筑渠引水 扩展保障房资金来源》(5月25日九版)

  2、《重庆:多渠道融资推进公租房建设》(5月26日一版)

  特别报道:《拓宽融资渠道 助力公租房建设》(5月26日八版)

  3、《上海:着力推进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建设》(5月27日一版)

  特别报道:《拓宽投资渠道 破解融资难题》(5月27日十五版)

  4、《湖北: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5月30日一版)

  特别报道:《因地制宜 打造多元化融资模式》(5月30日九版)

  5、《天津:用好公积金贷款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6月2日一版)

  特别报道:《环环紧扣 打造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链》(6月2日六版)

  6、《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 服务民生创共赢》(6月3日一版)

  特别报道:《棚改梦圆 安居乐业景象新》(6月3日八版)

  “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系列报道

  首篇《江西南昌:“三确保”兑现住房保障承诺》(6月23日一版)

  “保障性住房建设巡礼”系列报道

  首篇《吉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7月24日一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