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持续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 防疫措施遭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5:10 来源: 财新网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新病例再度爆发凸显公共卫生存盲点
【财新网】 (记者 戴廉)据卫生部2011年9月5日通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增2例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截至9月4日,已累计报告6例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以下简称polio)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根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新疆6例病例正在积极治疗和康复中,没有生命危险。
8月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8月25日,该中心报告新疆送检的4株Ⅰ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确定为脊灰野病毒。这是自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为无脊灰状态后,我国发生的首次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疫情。
为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9月8日至12日和10月8日至12日,新疆将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除新疆外,陕西省卫生厅日前也下发紧急通知,将原定于今冬明春开展的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提前至9月份,要求全省所有2月龄-4岁儿童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凡无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一律需接种两次疫苗。
但强化免疫是不是阻止疫情扩散的最好选择?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医师陶黎纳撰文对此表示了质疑。他指出,作为最可能输入病毒的地区,新疆每年都被列为强免重点地区。“我敢说,那边的孩子接种证上的记录应该远远超过规定的4剂次。那么多剂次难道全部都失效?既然既往强免没有用,这次强免又如何证明有用呢?”
实际接种率远低于90%
对于病毒变异的猜测,新疆省卫生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26日,经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中国新疆Ⅰ型野病毒和巴基斯坦2010年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世界卫生组织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而中国目前使用的口服糖丸疫苗,“对于这一毒株是完全有效的”。
染病的儿童是否存在“被免疫”的可能?上述官员对财新记者表示,本次6例病例中,除一例没有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下称疫苗)外,其余5例均显示有1-5次的疫苗接种史。
既然接种过疫苗,为何还会爆发疫情?该官员表示,专家组分析认为,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两种:
其一,实际接种率远低于上报接种率。“尽管各地报上来的接种率都在90%以上,但经过这些天专家组在各地的快速评价,实际接种率远远没有这么高。”他说,“这暴露出负责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问题。”
其二,冷链系统失灵,疫苗未能始终处于冷藏状态下。“新疆点多线长面广,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很可能出现了冷链系统失灵,导致糖丸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在疫情爆发之初,陶黎纳也表示,“听说此次事件中多数病例已按标准接种程序接种过脊灰疫苗,如果属实,则可能是疫苗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失效;也可能是病毒发生变异,疫苗对其不起作用了。”
对于免疫措施的效果,陶黎纳说:“在事情的处理结果中,我最希望看到现场调查发现有多少孩子没有接种脊灰疫苗,这些孩子有多少应急接种了脊灰疫苗。我不希望只看到一个看似庞大、实则笼统的应急接种人次数,我更不希望看到其他地区因此事件而被连累、被强化免疫。”
凸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不足
针对陶黎纳的质疑,上述世卫组织官员承认,此次疫情爆发的确暴露了基层疫苗接种工作的不足以及我国公共卫生网底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疫苗接种主要依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城市则主要依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官员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经从人均15元/年上涨到20元/年,但就疫苗而言,该经费仅涵盖疫苗本身的价格,并不包括相关的服务费用。
他还表示,疫苗接种应该遵循规范化的流程,但在农村一级,接种队伍以村医为主,他们大多学历不高,在疫苗接种的细节上往往不能遵循规范化的流程。
“严格来说,负责接种的大夫应该看着那个孩子把糖丸服到肚子里,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医生做不到。”他说,“因此,需要有专业人员对疫苗接种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估。”
但这位官员指出,目前各级疾控机构尽管能够得到财政全额拨款工资,但很少有各种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有关疫苗接种培训、监督、评估方面的“工作经费根本无从说起”。
此外,村医的生存状态堪忧也成为疫苗接种的隐患。据了解,目前,各地村医均为个体行医,除诊疗外,也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能,但他们从公共卫生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
“新疆对乡村的补助在全国算高的,达到每月500元,但这样的工资水平,是不是只能吃饱饭?”前述官员对财新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