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心怀叵测者勿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22:08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梅新育
从国务院办公厅2月3日下发《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到《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8月末正式出台,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建设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去年以来,国内一些外资企业和海外一些舆论曾经把“中国对外资设限”之类的话题炒得很热,至今余波未息。
其实,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是外资管理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中国准许外资采用并购方式进入已有10余年历史,2003年就制定实施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6年进一步发布了洋洋洒洒5章61条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但直到今天方才公布实施,说明中国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谈不上“给外资设立壁垒”。
众所周知,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是世界通行惯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正是吸收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才建立起来这一制度。倒是我们国家前几年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比如,前些年我国在水务领域引进外资如火如荼,却偏偏没有注意安全审查。所以,这个缺陷必须补上。
我们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不是要挡住正常的境外投资者,而是为了拒绝某些心怀叵测之辈。我们欢迎正常的境外投资者来中国发展,大家实现互利双赢。
此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因素应当重视:
其一,近些年,中国对外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开放领域越来越多,既然市场准入限制越来越少,管理制度假如不能跟上,那就成了放任自流的不负责任行为了。
其二,现在与两年多以前的形势不太一样。当时是西方经济危机高潮时期,西方国家市场流动性近乎枯竭,西方企业和政府急切期待现金充裕的中国企业伸出援手。现在则恰好相反,中国正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局面,某些前两年实施了激进高负债扩张策略的企业可能陷入困境。相反,西方仍在实行零利率政策,美联储尽管没有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却明确宣布宽松货币政策将执行直至2013年,流动性泛滥局面短期内不会改观。部分西方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手持巨额“廉价货币”,四处寻求新的投资市场。在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国市场,某些面临资金瓶颈约束的企业有很大可能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
所以,实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恰得其时。希望我国的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认清形势,头脑冷静。海外投资者认清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是正常的完善外资管理制度之举,绝非要关闭国门,正常的境外投资者没必要把自己与少数心怀叵测者绑在一起。
一些以前采取了种种规避操作的外资并购项目,当初自以为得计,根据《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很可能面临重新接受安全审查甚至被否决的风险。而我们有些地方、有些政府部门也应采取审慎态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再盲目给予某些境外投资者以超国民待遇了。
与此同时,面临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投资实施更严格安全审查的局面,我们对外国投资的管理必须立足于长远眼光和安全、效率原则,不因一时一事而动摇。
我们的安全审查要把关,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审查门槛不宜太低,以至于沦为“抓小放大”,过度耗费我们的监管资源,却错过了关键的目标。我们不能因为山姆大叔的错误做法恶化了他们的商业环境,而主张同样恶化我们本国的商业环境,人才、资本、商品纷至沓来而纷纷逃离守成霸权,这才是最符合我们根本利益的景象。
不仅如此,由于某些企业的某些海外并购决策本身就是失误,政府就更不应当耗费过多资源去为企业的决策失误“保驾护航”。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受挫,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谴责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反华歇斯底里情绪,但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案与山姆大叔纠缠不休,因为中海油在此案中本身就选错了并购对象。中海油决策者怎能指望一个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国家,不阻挠自己收购其战略资源公司?中海油当时的决策者恐怕是太相信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于他们本国法律环境透明、公正的说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