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洽会"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河南驻马店举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11: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驻马店9月7日讯 (记者党涤寰汪俊杰)9月6日下午,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传捷,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马国明,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卢永军主持。
论坛深入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等问题,针对当前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新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应对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论坛上,张天佐指出,我国每年有7亿吨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果皮、动物血、骨等加工副产品,非常可惜地浪费掉了,还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张天佐说,以苹果为例,制汁后剩下的皮渣,再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可以生产酒精;剩下的果渣,可以用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剩下残渣,可以提取纤维素,生产粉状苹果纤维素,可作为膳食纤维,是固态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基料;最终剩下的废物,还可以经厌氧细菌发酵,生产沼气用作燃料。以上各部分合计,苹果可以利用的部分达96%以上。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我国是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主产品的加工精度不深,导致产品品质不高;副产品被大量废弃,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是我国农业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农产品的副产品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借助于现代技术和装备可生产各种附加值高的产品。
对此,张天佐给出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攻关,鼓励应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吃干榨尽”各种可利用资源。
另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300亿~450亿斤;产后损耗蔬菜为15%~20%,约1亿吨;水果为10%~15%,约1200万吨;马铃薯为15%~25%,约1400万吨。
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如果能够减少损失,相当于增加了供给,增强了农民贮藏能力,平衡了市场供应并稳定价格。
张天佐对此表示,最近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筛选了一批投资小、易操作、适合农民家庭使用的技术和设备,目前已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农民建设先进实用的初加工设施。”
该论坛提出,要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培育领军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主要原则,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升级。
本次论坛由国家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