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未来针对美国的袭击还会发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孙卓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麦克·海登

  情报是保护美国国土安全的盾牌

  “麦克,你听到了什么?”

  “乔治,我听到他们正在庆祝。我们能听到在世界各地的基地组织互相庆祝的声音。很清楚,这是谁干的。我想我们都知道,是基地组织。”

  2001年9月11日,麦克·海登(Michael Hayden)是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负责包括监听任务等的电讯情报工作。乔治·特尼特当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10年前,“9·11”恐怖分子劫持飞机对美国发动大规模袭击之际,海登正在他的办公室中。

  2006年,海登接任中情局局长。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这位中情局前局长,他在华盛顿告诉记者,美国现在确实更安全了,但不代表美国就是安全的。

  围绕“9·11”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的复杂关系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从美国政府、国会到美国公众都纷纷谴责中情局“连这样大规模袭击美国本土的重大行动居然都没察觉到一丝风吹草动”。批评人士认为,事先没有“探测”到“9·11”事件的发生,是自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没被发现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情报失误。

  “‘9·11’之后美国最大的变化应该是情报领域的国家态度、国家重心以及研究配置的转变。在这个领域,情报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防御,而且也是进攻。”海登说,“进攻指的是,我们处死或者抓获恐怖分子,我们审问得到和集结情报信息。”

  海登指出,目前美国面临的根本挑战就是,要知道反恐战争远没有结束,即使拉丹已经被打死,未来还会发生针对美国的袭击,是肯定的。

  海登说:“未来美国可能面临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威胁,包括来自基地组织的威胁,可能会更趋于不那么复杂,不那么有组织性,不太可能成功,破坏力也不那么强——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的话。”

  “9·11”发生后,美国政府设置的“9·11”特别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各个情报部门其实都掌握了一部分信息,但没有把所有这些信息综合汇总。自此,美国中情局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行动,头一件事就是加强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合作,加强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情报分析能力和实现情报共享。同时,中情局也和其他执法和情报部门展开密切合作,包括保密局(Secret Service)、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移民归化局(INS),以及国防情报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都要和中情局进行紧密沟通和信息共享,希望最终能够织成一面密实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大网,不放过任何一个恐怖分子。

  “国土安全部(DHS)在过去的几年中,同包括FBI在内的联邦机构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和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绩。DHS在各地的一些‘融合中心’是DH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HS确保这些中心是我们的重要网络和地方信息来源,然后这些中心也会自己发展一些当地网络,扩充DHS的资源。”美国国土安全部副部长瓦格娜(Caryn Wagner)对本报记者说。

  “中情局资金充裕,具有全球性,规模巨大,拥有打击一切的技术。”海登说,“你需要把两个人的对话或通话——并不是你母语的对话过滤掉文化因素,转化成情报,这是一种技能,需要专业的知识。目前情报工作最大的挑战是信息共享——同其他国家共享。无论如何,你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永远不会和另外一方一致,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共享价值、共享利益和共享风险,在这个空间里活动。”海登说。

  美国后“9·11”反恐原则:

  1%=100%

  “9·11”事件至今,已经10年。类似“9·11”的大规模恐怖袭击可能还会在美国发生的各种传言,一直存在。

  “‘9·11’之后的10年里,美国没有遭到大规模或是小规模袭击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情报的准确让美国在本土就能清楚警觉其他国家地面上可能会对美国造成的威胁;美国执法部门长时间大规模的警戒和严密注意;普通民众对恐怖主义行为的警觉,知道应该对什么可疑行动给予关注;还有就是在美国的宗教团体包括穆斯林团体比较团结,有信息能够及时同社会分享。”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土安全与反恐问题高级研究员桑德森(Thomas Sanderson)告诉本报记者,“和10年前相比,美国确实更安全了。”

  有一本叫《百分之一主义》的书透露了“9·11”后美国政府以及情报部门大量内幕消息。该书书名《百分之一主义》的典故出自当时的副总统切尼。2001年11月时担任中情局局长的特尼特向副总统切尼报告了一些新情报,以判断基地组织是否会发起第二轮恐怖袭击。一个内幕是,此前两名帮助利比亚制造核武器的巴基斯坦科学家曾与拉丹进行了会面。切尼对此的反应是:巴基斯坦科学家帮助基地组织制造核武器这件事,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美国也应该以“确有此事”的态度予以对待并做出行动。

  该书作者萨斯金德认为,从“9·11”以后,“百分之一主义”便成为布什政府进行反恐战争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前先进行详尽分析和辩论,再给出结论和进行行动的传统决策过程,也因此简单化。决策的步骤就是,不需要充分的证据,凭借自己的怀疑,就可以对敌人发动攻击。

  “目前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于美国本土之外,虽然目前出现基地组织成员在美国国内招募人员实施恐怖行动的趋势,但在美国国内的恐怖分子难以形成规模。而在美国本土之外行动的恐怖分子大都有一定规模,掌控武器和爆炸物,藏身在安全的地方,而且很多都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桑德森告诉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