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CPI上涨说明了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CPI是一个动态数据,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变化。2008年2月,我国CPI同比涨幅一度达到8.7%,之后一路走低,2009年到达最低点,下降1.8%。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持续上涨,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6%,随后一路走高,到今年7月达到6.5%。本轮CPI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上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通货膨胀总体可控
我国物价宏观调控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也越来越强,完全有能力将今后的物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困扰。通胀一旦失控将会对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进一步影响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准,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可是如果调控力度过大,又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到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将通货膨胀基本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普通百姓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两次严重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年,CPI涨幅一度高达18.8%,另一次是1994年,CPI高达24.1%。当时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短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恐慌也加剧了商品抢购,进而造成了物价大幅上涨。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生产、保障供给,迅速扭转了物价高涨的局面。第一次严重通胀后的1990年,CPI就迅速回落到3.1%的合理水平。第二次通胀之后的1997年,CPI也回落到2.8%的稳定状态,并在此后的10年里基本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创造了我国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期”。
最近一次物价较高的情况出现在2007年和2008年,但在宏观调控作用下,到2009年就实现了物价由升转降。综合来看,我国物价宏观调控的手段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也越来越强,完全有能力将今后的物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适度通胀利于经济增长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必要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本轮物价上涨,与我国经济增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宏观经济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率要和经济增长率相匹配,高增长低通胀是理想的经济运行态势,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必要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在现实中,任何一个经济体,只要经济在增长,物价必然在上行。本轮物价上涨,与我国经济增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7年,是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第5年,也是1993年以来GDP增速最快的一年。2007年我国CPI涨幅也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加深,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CPI同比涨幅也逐步走低,从2008年2月8.7%的高点一路下跌到12月的1.2%。进入2009年,我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与此同时,CPI在7月份下降1.8%的最低点之后开始反弹,涨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如果没有适度的通货膨胀,就难以保证就业和经济增长,人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难以保证。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国家最大的冲击在于金融系统,但对我国最大的冲击是实体经济,直接的结果就是工人失业、收入下降、内需不振。我们必须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以保证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巨大的投资和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必然会对通货膨胀形成推动作用。“可以说,目前的通货膨胀,是我们为了战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三大原因助推CPI上涨
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成本上升影响、农业生产和流通薄弱、货币流动性充裕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物价上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品和服务供不应求,但在我国,工业领域的绝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因此价格也相对稳定。在工业产品长期保持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应该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CPI的结构来看,当前这一轮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的特点,食品涨价最为明显,约占全部涨价因素的70%。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结为三大类:成本上升影响、农业生产和流通薄弱、货币流动性充裕。
成本上升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我国许多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从国内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
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首先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因素。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严重的干旱、洪涝、低温灾害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其次,流通环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此外,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
货币流动性方面,价格犹如船,货币好比水,水涨自然船高。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CPI上涨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的物价上涨形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针对以上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物价调控的着力点:货币流动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解决;对于成本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无法控制,但降低成本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自然灾害不可预测,但生产能力可以提高,流通环节和市场秩序可以改善。综合来看,当前的物价上涨形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此外,专家指出,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出口,促进我国外贸的平衡,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型逐步向内需拉动型转变。而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转向产业链上更高端的环节,并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投入而不是靠知识、技术、信息和管理的投入,而我国很多资源性产品的国外依存度比较高,受输入性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同时,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日益紧缺,其价格上涨将处于一种常态。因此,面对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资源、能源的依赖,使我国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使国民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关新闻:
解读:全面和准确理解CPI含义、用途、内容和性质
个人感受为什么会和CPI表现不一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CPI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