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赢得国际“话语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7:19 来源: 经济日报

  今年7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认可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导制定的《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用复合绝缘子特殊要求》为国际标准。第一项由中国主导的先进轨道交通世界性标准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先进轨道交通制造业开始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代表的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大功率内燃机车、重载列车、城轨地铁等方面,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30年所走过的路,赢得了世界瞩目。有专家指出,轨道交通装备是中国制造业中为数很少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是中国现代工业的中坚。

  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

  一批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完全自主研发的高速动车组、城市地铁、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高原客车等轨道交通装备奔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穿行在城市之中,满足了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批代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水平的机车、客车、动车组、城轨地铁产业基地在中国诞生,拉动了经济,吸纳了就业,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

  作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迅猛崛起,正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快速腾飞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央的部署,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坚持“政府主导、形成拳头、低成本引进技术”的原则,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再创新平台,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跨越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列车制造技术,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第二个台阶,在掌握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个台阶,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成功研制生产出CRH380新一代高速列车,标志着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到新水平。

  2008年2月,科技部、铁道部联合开展《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汇集了“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全国上百个基础、应用及产品研发方面的院所力量,对高速列车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和成套工程技术。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高铁已经申请专利1900多项,还有481项正在受理。

  仅以城轨地铁为例,原来投标城轨地铁车辆要和外方联合投标,国外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中国企业干80%的活,只能拿20%的收益,外国企业干20%的活却能获得80%利润。现在中国南车已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城轨地铁生产企业,完全自主独立投标,生产的城轨地铁车辆进入了国内15个城市,近3年的市场份额为64%,还远销新加坡、印度等国家。

  依靠强大的创新实力,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还结合自身技术、制造和性价比优势,积极主动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今年8月,中国第一列出口欧洲的新型轻轨列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这款自主创新的轻轨列车打开了欧洲市场大门,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由中国北车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的铁路调车机车,在今后两年内将向爱沙尼亚铁路货运公司交付16台,这是中国制造的铁路机车首次进入欧盟国家市场。

  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产业螺旋发展的轨道。尤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交通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相对于公路和航空,铁路运输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提出要“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安排铁路投资2.8万亿元,新线投产总规模达3万公里;到“十二五”时期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将达到4.5万公里。铁路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将极大地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首要选择,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批准了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到2015年前后将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与国际上同行业企业相比,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优势明显:品种齐全,产品设计制造周期短、市场反应速度快,出口产品要较西方投标者交货期短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庞大的制造能力和非常强大的配件供应链,制造工艺及设备先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具有世界最大的本土市场支持,支撑着产品不断更新,并具有连续生产的优势。

  轨道交通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动装备制造、工程施工、水泥、钢铁、能源、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特别适合我国这样的基础设施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轨道交通这一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基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全局的影响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长久带动力,需要坚定不移地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其发展步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