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科技银行的本土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4:1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段晓燕

   Michael Descheneaus(戴司南),这位硅谷银行的CFO,毫不隐藏自己对中外合资Joint-Venture合资银行的等待焦虑。

   与浦发银行合作的这家JV银行,其风格沿袭硅谷银行一贯的“科技银行”定位:只投资早期的科技型企业。

   从定位上来说,硅谷银行所服务的市场——早期的创业融资领域,正是当下中国银行市场上,大银行们忽视的“死角”;从投资角度来讲,也是中国VC、PE市场忽视的领域,在当下偏后期投资的PE投资潮中,早期投资、天使投资和种子投资,依然稀缺。

   在戴司南的讲述中,硅谷银行的一些做法,早已不是一家“银行”了。传统的银行概念,银行只是一个贷款机构,关注的关键词是:风险控制、抵押、现金流。但戴司南认为,在这些关键词之外,在日后成立的 JV合资银行中,硅谷银行是一家可以提供增值服务的银行。比如,硅谷银行在硅谷投资的相关企业的经验、技术、人才和视野上的跨国资源支持;而在对早期阶段投资的技术判断上,硅谷银行的经验本身,对创业者就是一个支持。

   戴司南介绍,硅谷银行有自己专门的创业服务平台,对想来融资或者获得硅谷银行投资的创业者进行培训。

   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早期的天使投资机构所为,只是,没有哪一个早期的天使投资基金,有硅谷银行这样的种子期投资经验:与天使投资基金或VC基金相比,硅谷银行类似的中小创业公司客户有一万多家,服务网点和被投企业遍及世界各地;与银行相比,从1993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远高于同期的美国银行平均回报率。而且,其坏账率非常低。

   是的,这的确看起来挺美,但却不是人人可以玩得起,对于大银行来说,要彻底在观念上转型,还要具备早期VC投资人的眼力和经验;对于VC来说,行业的扩张和网点的扩张都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硅谷银行本身,从1983年成立至今,也是几经沉浮,看遍了科技领域的PC、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等一波又一波的大潮。潮起潮落之中,有收益,投中了最早的思科,最早的Facebook,最早的Twitter,但也在.com的泡沫中沉溺过,亦有不少失败案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