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转型:多轮驱动时代来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8:00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陈锋 魏海田 鄂尔多斯报道
对于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香港的经济奇迹,有人羡慕,也有人淡然一笑,不就是有煤吗?
“煤是鄂尔多斯崛起的原动力,但我们未来规划的发展道路不是一煤独大,而是多轮驱动。”鄂尔多斯发改委综合科科长荆慧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荆慧敏看来,驱动鄂市经济再次腾飞的“多轮”包括原煤生产、煤化工、汽车与设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调结构、促转变,就是要改变以煤及煤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偏大的现状。”前述发改委官员荆慧敏表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要点,就是将原煤生产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三分之一,目前的情况是,原煤生产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两大跨越
在很多场合,鄂尔多斯官方将其经济概括为三大产业,与前述发改委官员所称的四大产业稍有区别,实际是将原煤生产与煤化工融合成“煤及煤化工”,也称能源产业。
荆慧敏表示,从板块来看,鄂市经济可以分为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板块。能源产业是鄂市的“发家产业”,包括煤炭、电、天然气等;装备制造业是指与制造煤炭开采机械有关的、后扩展至汽车制造的相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包括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云计算内容。在此基础上,鄂尔多斯提出了“两大跨越”,一是从煤及煤化工向装备制造跨越,二是装备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
记者在鄂尔多斯采访期间,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学界都一致认为,由煤及煤化工向装备制造业跨越刚刚破题,而后一个跨越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装备制造科科长宋彦表示,装备制造业是该市的朝阳产业,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鄂市重点发展非煤产业的目标明确以后,通过采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汽车、零配件生产、煤机制造等系列。其中汽车项目有精功重卡及特种汽车、中兴特种车辆、华泰轿车、奇瑞汽车、中欧房车6个,煤机制造项目包括恒东煤机、巨鼎刮板输送机、中煤煤机、重机能源等10个。此外还有压力容器、风机设备制造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东胜装备制造基地、伊旗装备制造基地、康巴什华泰工业园区、达旗三垧梁工业园区。
宋彦表示,到2016年,鄂尔多斯将形成整车50万-80万辆及2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套的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值900亿-1200亿元,而以煤机、风机为主的其他设备制造产业的产值为200亿到300亿元。
对于当地制造业的兴起,外界似乎难以理解。荆慧敏科长对记者表示,梳理制造行业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其与煤颇有渊源。其内在关系是,挖煤需要开采设备,围绕煤机的设备制造业于是应运而生。其后,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向汽车、新能源相关的风机领域扩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表示,如果认为“从能源产业向装备制造业跨越”是在摸索中找到一个方向的话,“从装备制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则似乎只停留在概念阶段。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大箩筐”,除了能源和设备制造之外的时髦产业,显然都可以装入其中,但其是否能形成气候尚难预料。
与上述发言有别的是,在政府有关文件中,包括现代物流、光伏新能源、云计算、信息、金融等众多行业都被赋予承托经济快速飞跃的重任。
据报道,鄂市政府近期邀请美国一公司为其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规划,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其产业升级遇阻。对此,该市发改委官员称,产业升级转型的工作一直在做,但市场在起作用,主观的想法要服从现实,邀请第三方提供规划报告,是倾听专业意见的一种表现。第三方提供的报告将先交由相关部门,经研商修改后上报市政府常务会,供领导层参考决策。
“但对于鄂尔多斯来说,‘两大跨越’的转型对不对,好不好,怎么转,选择什么样的转变路径,都需要时间去检验。至少,不能盲目地去转。”荆慧敏说。
绕不开的煤
在鄂尔多斯老城区东胜和新城康巴什之间的高速路北侧鄂尔多斯国际绿色IDC基地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
该项目是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与中兴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国内最经济、最绿色、最先进的IDC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双方已于2011年5月正式签署了协议,并于7月20日正式开工,令这里一改往日的冷清。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政府招商部门——对外经济协作局干部屈平脸上满是兴奋,在过去几年中,像这样的大手笔投资频频落地鄂尔多斯,200亿元的奇瑞汽车、超过100亿元的华泰汽车、220亿元的京东方5.5代AM-OLED生产线……
屈平表示,能吸引这么多企业到鄂市投资,与政府推出的“资源换资金、资源换项目”政策关系紧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有关文件,企业投资金额超过100亿元,每20亿元即能获得1亿吨煤的资源配置奖励。
荆慧敏认为这一做法颇具创新思维。按照现有体制,煤炭开采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以税收的方式被国家拿走,地方受益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采取由资源换取投资资金的“变通手段”,吸引资金和项目落地,对当地贡献更明显。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举有贱卖国资的嫌疑。荆慧敏表示,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投资一定额度即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煤田配置。企业在完成相应投资取得煤田探矿权和开采权后,可以自由行使其对煤田的转让权。目前,官方并没有出台约束政策规避少数企业“空壳投资却拿走资源”的问题,但官方已经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足够重视。
“煤炭产业良好的效益,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但凡到鄂尔多斯投资的业主,都希望在这一行业发展。”这位发改委官员也承认,从政府层面来说,此举只是招商引资的一种手段。而对于企业来说,其投资后能否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得看企业经营状况。而且,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很少有非煤产业效益超过煤炭产业。
据了解,目前中国烟草、华电、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等国企均有项目落地鄂尔多斯。“只要是跟能源相关的央企,全在鄂尔多斯掘金,且多与煤有关连。”荆慧敏介绍,像神华这样的中央国企,其50%的利润是在鄂尔多斯创造的。
来自鄂尔多斯官方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生产原煤2.8亿吨,增长47.2%,而上半年该市GDP为1364.3亿元,增长17%,采煤增幅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多位政府官员预计,目前全国煤炭需求量大,作为产煤量最大的地级市,鄂尔多斯今年全年原煤产量肯定会超过5亿吨,甚至达到5.5亿吨,逼近鄂尔多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年采煤量最高值。
纵横之辩
与官方力图降低煤及煤化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发展其他非煤产业的方向有别,鄂尔多斯党校副校长奇海林认为,至少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的经济仍应是以煤及煤化工为主导,抓住煤做深度拓展。
对于学界有关鄂市经济太过倚赖煤的评价,奇海林不以为然,“煤是鄂尔多斯最大的优势资源,其发展不能脱离煤。”
在奇海林看来,鄂尔多斯经济的转型,并不是由煤产业向非煤产业转,而是做强做大煤产业,由卖煤向效益更高的煤电、煤化工转型,向效益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转型。
拜大地所赐,鄂尔多斯坐拥富可敌国的黑金。按照最近公布的数据,鄂尔多斯地底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600亿吨以上,按最低的坑口价——每吨煤200元计算,其总值超过32万亿元,已然接近中国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40万亿元)。如果按目前鄂尔多斯每年开采5亿吨煤计算,足够连续挖掘300多年。
鄂尔多斯是中国产煤量最多的地级市,去年产煤4.33亿吨,占全国30亿吨开采量的七分之一。在4.33亿吨中,鄂市消耗3000万吨,包头与呼和浩特消耗8000万吨,其他3.2亿吨外销全国。
“不是鄂尔多斯想生产,而是全国现代化之需。事实上,我们只用了十五分之一,绝大多数外输。”奇海林认为,在中南部缺电的情况下,鄂尔多斯减少煤产能,如同卡国家的脖子。
“烧柴油的货车把煤运到中南部城市去发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很不划算的事。在产煤地建设坑口电厂,然后通过特高线输电线路送电,是最可取的。”奇海林介绍,在国家平衡发展各区域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内蒙古煤电被控制,今年鄂市的窝电达300万千瓦。当前,鄂尔多斯装机容量为1200万千瓦,十二五末期将达到2200万千瓦。为应对电力外输难题,今年“两会”期间,内蒙古、浙江协同国家电网探讨特高压线路建设及西电东送问题,备受关注。
在鄂市采访期间,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透露,中兴集团掌门人侯为贵之所以闪电般敲定IDC项目落地鄂尔多斯,主因是市委书记云光中承诺,中兴所用之电将享受0.3元每度的优惠价格。
“我们大量窝电输不出去,中兴项目主要成本就在耗电上,聪明的侯总一秒钟就能算出,仅凭这一点一年能节约多少钱,项目落地也就理所当然了。”上述官员说。
在奇海林看来,鄂尔多斯的工业总产值将由煤及煤化工等煤产业链驱动而高速增长,预计在十二五末期或十三五前段,由现在的1700亿元提高到5000亿元,随后进入稳定发展期。其中,煤及煤化工业产值在3500亿左右,而非煤产业产值在1500亿左右。奇海林将煤及煤化工产业、非煤产业比喻成两个“笼子”,在他眼里,两个笼子就是托起鄂市腾飞的两只翅膀。
“北京、天津、唐山在十二五规划中的用电增长幅度为15%,在当地不可能建设电厂的情况下,保障15%的任务只能落在产煤大省内蒙古,这也客观上造成鄂尔多斯未来产煤量保持高位。”奇海林预计,在当前地区总量不大,而国内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鄂尔多斯市的煤及煤化工产业将进入“放量提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