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程凯:一切为了就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8:03 来源: 华夏时报

  程凯

   不当家的人,是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的,所以,当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难得一次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强调“紧缩才是欧元区唯一良药”的时候,我们必须报以理解。

   大家都对朔伊布勒所知不多,也就知道他是德国的财政部长,请注意,是德国的财政部长而不是欧盟的财政部长,所以,他要当的家是德国的家,不是欧元区的家,这一点我们又必须报以理解。

   在对朔伊布勒抱以理解之后,我们才知道现在欧元区的局面有多么糟糕。正因为作为德国财政部长的朔伊布勒只当德国财政的主,所以他当然不愿意德国财政为整个欧元区主要是那些“欧猪N国”们买单。也正因为此,假使德国不能承担起欧元区老大的责任,多一点牺牲精神,欧元的命运才真是堪忧。

   只可惜朔伊布勒不是这样理解的,并且他的理解也并非没有道理。在任何一本稍微全面一点的经济学教材中,都会提到关于国家债务的两种冲突理论,而朔伊布勒相信的是赤字“有百害而无一用”。

   朔伊布勒认为,正是“政府过度支出导致了目前正威胁我们经济福祉的不可持续的债务及赤字水平。目前累积更多的债务,长期而言只会阻碍、而非刺激经济增长。欧元区内外的各国政府,不仅需要致力于实施财政整固和提高竞争力,还必须现在就开始着手实现这些目标”。

   这段话前一部分有道理,政府积累太多债务长期而言的确有问题,但后一部分就值得商榷,在经济疲弱、欧元濒临崩盘之际,解决债务危机的最好办法其实不是宣布“我们不再依赖债务”了,而是宣布“我们对欧洲债券有信心”。宣布对自己的债券有信心,实际上就是宣布对自己的经济有信心,如果政府都没了信心,企业的信心又能有多少?企业没有信心了,怎么会有心扩大生产,雇用员工,怎么会有新增的就业?没有了就业,一切从何谈起。

   一切都是为了就业!

   所以,当9月7日彭博新闻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可能向经济注入逾3000亿美元来提振就业增长时,FT的专栏作家克莱夫·克鲁克会大声疾呼“奥巴马,勇敢起来”,而FT又接着在社评中打气——“奥巴马需展现领导力。”

   FT的社评切中要害,“奥巴马今年丧失了经济主动权,原因在于,他似乎承认了财政政策效果有限,甚至彻底技穷。现在他必须拿回主动权”,而“美国财政政策并未技穷。市场对美国国债的胃口仍然很大:美国政府能够以近乎于零的成本借到钱”。

   债券市场上的情况也已经显示,投资者对政府借钱并不是那么的厌恶,借钱救急天也塌不下来。天本来是塌不下来的,但是天天吵着天要塌下来,会把自己吓死。

   犹犹豫豫的人就是让人看不上,奥巴马已经吃过一次这样的亏了。在之前的3个月里,美国总统都在被国会牵着鼻子跑,讨价还价政府债务上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财政部长盖特纳给累伤了心,“吵着”要辞职静修。

   盖特纳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拯救美国经济的英雄之一,他一直坚持美国的经济要动大手术,要有更深刻的改革,在财政刺激上也抱着积极的态度。就是这样一位财政部长,在最后政府债务上限一事奥巴马向国会妥协之前宣布自己“有甩手不干的愿望”,并且随后就“销声匿迹”了,不得不让人惋惜。

   美国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府与国会的不和,而这已经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害。好在时事比人强,就像FT说的道理一样,美国人有继续借债的能力,缺乏的是继续借债的决心,是到奥巴马下决心,展现个人魅力的时候了。

   于是美国的9月8日晚间,中国的9月9日清晨,我们看到的不是3000亿美元,而是一份4470亿美元的就业计划。这4470亿美元包括将工人和小企业业主所需支付的工资税削减一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支出、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以避免其裁减教师人数等。

   在宣布计划时奥巴马还显得格外的强硬,他强烈要求国会应马上通过这项就业计划,奥巴马表示,华盛顿必须“停止政治马戏”,实实在在地采取措施来扶持美国经济。

   自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经有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又有过QE1和QE2,现在的4470亿美元的就业计划来得合情合理,至少比再来一个QE3好。我们都知道政府要想刺激经济增长只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7870亿美元计划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钱实际上是用来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或者挽救大型金融企业,真正用于刺激就业的并不充分,而QE1和QE2是往市场上灌水,希望超低的利率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增加新的岗位,但事实证明任凭QE几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刺激的只有股市和期货市场,提升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消费者的消费力也回不来,股市上的财富效应只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加大的无非是财富分配不公而已。

   我们希望这4470亿美元的就业计划会给力一些,因为只有美国就业上来了才有消费,美国消费上来中国出口才会回暖,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就景气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一切为了就业,这其实是一个就业链。

   对于经济为什么增长和为什么经济增长需要政府的存在,奥巴马也给出了一个简单准确的描述: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到最后不是由政府推动的,而是由我们的企业和工人们推动的。但是,我们能帮助(企业和工人推动经济复苏的进程),能让事情变得有所不同。

   一切都是为了就业。对美国人来说是这样,对欧洲人来说也是这样,对中国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政府对保证就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所有放任自由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我们要政府做什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