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图书馆助力国民阅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1 06:54 来源: 经济日报日前,1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出现引起了北京市民的关注。只需要一张读者卡或者第二代身份证,短短几十秒,读者就可以将图书从这个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中借出来。自2008年研发成功后,自助图书馆已经落户深圳、上海、三亚等城市的商业区、居民社区、广场周边,成为城市街头的一道文化新风景。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借阅图书,是不少读者的心愿。在当今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居住和工作地点也相对分散,现有的图书馆布局和服务往往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有了自助图书馆,读者可以在方便的时间、邻近的地点快速借阅读书,便利之处不需多言。以首个使用自助图书馆的深圳为例,在自助图书馆使用的第一年中,每个自助图书馆每天的文献处理就达到了123次。据悉,深圳将继续增加自助图书馆的布点,自助图书馆机不久后将进入客流密集的地铁站,让人们在移动的间隙便捷地实现图书借阅。
自助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广大读者,更是推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活力之举。自助图书馆可以24小时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外延,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自助图书馆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图书馆馆藏空间的压力。与此同时,通过自助图书馆的分流作用,中心图书馆可以集中精力开展多样化服务、多元化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自助图书馆虽然被寄予厚望,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比如,自助图书馆价格不菲,要在全国普遍推广存在较大难度。面对这个境况,以何种方式推广自助图书馆、解决资金难题,将是自助图书馆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难题。自助图书馆长期在公共环境中使用,且无人值守,在运营和维护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自助图书馆的使用寿命将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还取决于公众的维护意识、文明习惯等。此外,自助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慢、布点太少等问题,也影响其发展。从自助图书馆自身来看,要提高实际使用率,还必须减少故障、优化操作流程、合理配置功能。
自助图书馆刚刚起步,只能充当现有图书馆体系的有益补充。但是,这百余个自助图书馆却激发了图书馆事业乃至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新思路。图书馆“自助”了,阅读难题的解决也就豁然开朗。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今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8岁至70岁的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仅为4.25本,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仅占20.6%。要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和文化素质,既需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深化改革,也需要开拓思路,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自助图书馆的创建,既符合读者的实际需要,又大大降低了建设和运营图书馆的资金压力。
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自助图书馆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在文化产业中创造出巨大的效益,也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天,在深圳的自助图书馆,市民随身携带的手机又成为新的借阅手段。只需要一张小小的SIM卡,手机就可以变身为“手机读者证”,读者就可以在自助借书终端实现借书、还书。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浩瀚的图书资源浓缩到手掌之间,变成“掌上图书馆”。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构筑起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有机统一的全方位图书馆服务体系,既可以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颇具可行性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