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邵阳沉船记者手记】我也选择乘船上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0:18 来源: 财新网

  对比当地各种交通工具,无论时间成本,还是体力限制,还是安全因素,记者都觉得乘船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何况,还免费呢

  【财新网】(记者 王婧)在湖南邵阳市邵阳县塘田市镇渡口,乘船渡河几乎是我唯一可以到达芙夷河对岸的方式。如果我不愿乘船,那么我必须先乘车到约30公里外的县城,只有县城才有一座桥直接通往芙夷河下游的对岸。从对岸的下游再回到上游,大约还需要8公里。

  我只能咬牙上了船。自从 出事后,从上游码头开往下游的航线已经全部停运。我只能从河这边横渡到对岸的对河村。

  我上船,坐在船舱边上,看船家用竹篙轻轻一点,船就离开了岸边。河水清澈,前两天的涨水已经逐渐褪去,在这条横渡的航线附近,同样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堆。

  船上很空,只有屈指可数的乘客。但我还是害怕,毕竟,这里刚出过事。船家说,这种手划桨是最安全的,因为没有动力,所以即使撞上,也没什么冲击力。我看那河水并不深,更没办法相信这样的河水会淹死人。

  船开得很稳,不到两分钟,我就横渡到了对面的码头上。想起上船前的心悸,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这不是又快又安全么?

  然后我上了一辆中巴车,特别闷热,车里的汽油味有点重。因为我准备到下游的沿滩村去。这条连接各村的路,居然只是一条大约3米宽的石子路。我坐在中巴车上,看乘客招手即停,这辆“限坐19人”的中巴车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塞进了30多个人。

  中巴一路颠簸,遇到对面有车过来,这两辆车均需小心让路,甚至需要把一边轮子小心地放到路基外去。更多的时候,是老远就鸣笛,然后一辆车迅速找到一个稍宽的路口停放,让一辆车先通过后,另一辆车再前进。关键就在于,这条三米宽的路,两边或者是水田,或者一边是芙夷河。

  坐在这辆超载的中巴车上,我的心可比刚才在船上的时候紧张多了,总是担心这车会不会侧翻。虽然这种公交车超载,比起北京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车,还是宽松多了,从来都不是只在农村才有的事情。但在北京,我好像从未担心过公交车严重超载的安全问题。

  到最下游的沿滩村,我花了4元钱,坐了大约8公里,全程30分钟左右。不过我为了等这辆车,又在码头等了30分钟。耗时较长,两辆车对开的那场景让我非常害怕。

  我在沿滩村采访结束后,采用了步行的方式前往乐家村。几乎是原路返回。我穿的是一双九五成新的薄底运动鞋。走了不到20分钟就觉得脚底被凹凸不平的石子硌得生疼。走了40分钟的时候,忍不住上了中巴车。

  我问司机我走了多远,司机说,两公里多吧。这比我平时的走路速度慢很多。以前我测过我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6公里每小时。我查看鞋底,防滑纹磨损严重。

  在乐家村的采访结束时,因为已经超过下午5点,没有中巴了。我和另一名男性记者爬上了当地盛行的“慢慢游”。这是我们平时见过的装货的三轮车经过改装而成,车身宽大约只有一米五。后面的车棚里有两排木板当做凳子,大约可坐8到10人。

  马达发动发出隆隆的声响,在石子路上过,“慢慢游”颠簸得非常严重,我用两只手紧紧握住车棚的钢筋,即便如此,仍然是屁股刚贴到板凳就会被弹起来,完全没法保持姿势。我被颠得“七荤八素”,丝毫不夸张。但相对中巴车的车宽来说,“慢慢游”虽然颠簸,还不至于颠到路基外面去。

  从“慢慢游”上下来后,我长舒一口气,觉得全身酸痛,刚才被颠得到处乱撞。另一名男性记者几乎呕吐。

  如果不坐纵向渡河的客船(即出事航线,),步行、中巴、“慢慢游”到对河村的渡口正是当地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由于镇中学修在山上,爬山的那半小时靠步行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选择纵向渡河的客船,从各村到横渡前的那好几公里的山路加十字路,无论是步行还是中巴还是“慢慢游”,对我来说都实在太折磨人。而那种纵向渡河的客船,可以逐一停靠芙夷河西岸各村的渡口,将那里的乘客带到对岸,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我是当地的学生,无论是出于考虑时间成本,还是体力限制,还是安全因素,我都觉得乘船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何况,还免费呢。

  当然,或许还有更好的方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能再把路平整好,就更好了。n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