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邱林:拯救意大利中国送财不必太慷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10: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意大利政府正在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购买“相当大数量”的意大利国债,并对意大利展开大规模投资以帮助意大利早日走出金融危机。该报道中还称,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率领的一个代表团日前访问了罗马,这意味着“中国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意大利战略行业投资”。但据法新社9月13日消息,意大利财政部长表示,意大利从未请求中国购买其国债。(9月14日环球网)

  先放出口风,再予以否认,这两则消息前后传来,颇耐人寻味。

  目前,意大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市场不断推高意大利公共部门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今年,意大利公共债务据估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本来意大利指望它的邻国、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拯救,但却被德国拒之门外。不仅如此,今年7月,德国还抛售了80亿欧元(约合115亿美元)意大利国债,这一行为等于对意大利刺了一刀。

  明哲保身,是许多人对当今德国的评价。德国统一二十年来,已傲然成为西方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而且似乎还将要迎来长达数年的出口增长势头。不过,德国经济表现得越好,其他国家对它的期望也就越高。欧洲和美国希望德国帮助推动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复苏。德国是怎么回答的呢?德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一如既往地符合国情。

  连德国都不愿帮意大利,为什么中国还那么“眼光独到”?难道最了解意大利的不是欧洲国家,不是他的邻国德国,而是中国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意大利人愿意像日本人那样,做出点牺牲,不要那么多高福利和高收入的要求,意大利根本不会陷入债务危机。但他们不愿意这么做。意大利目前面临着结构老化、思进心弱、技术落伍等严峻问题,却还指望别国拯救,让自己继续享受好日子。

  事实上,意大利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于其病态的高福利制度,正是这些制度,使老欧洲普遍透支了将来,变成寅吃卯粮。尽管意大利处于困境,但该国无论在人民教育素养、社会民主建设、高端产业基础,还是在医疗福利体系、社会财富积累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例如,意大利年人均GDP为35435美元,是中国数倍。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形势下,任何投资都应该以风险为首要考虑。虽然意大利的国债有一定吸引力,但其风险也很高,一旦脱离欧元区,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中国再投入多少,也是杯水车薪,更挽救不了。意大利经济如今已是千疮百孔,仅凭中国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帮助它走出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不断就各种意识形态问题批评中国,甚至歧视中国;另一方面,处于困境的意大利希望中国能够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意大利财长朱利奥·特雷蒙蒂就是一个例证。他曾撰写大量批评中国的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指责中国对欧洲实行“逆向殖民”。然而,形势比人强,由于德国拒绝帮助意大利,特雷蒙蒂不得不寻找新的救星来拯救意大利。

  虽然意大利向中国请求,中国应该在道义上有一些表示,但中国没有必要大规模购买该国国债。试问,作为意大利的邻国,德国都拯救不了它,甚至还抛售了意大利国债,难道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就能手到病除吗?如果我们硬撑着购买意大利国债,结果只能是让意大利人继续贷款买豪车、住豪宅、吃大餐、享受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这是不公平的,也会受到国内公众的批评。

  想想看,一个数亿民众还相对贫困的中国,去拯救富国俱乐部(G7)成员国的意大利,能得到多少公众的支持?意大利希望中国“借钱”给他们度难关,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古往今来,都是富人借钱给穷人,很少有穷人借钱给富人的说法。还不富裕的中国人,又怎么会愿意把钱借给比自己至少富裕十倍的意大利人呢?(邱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