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方联合牟利催生教辅市场乱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见习记者郭钇杉

  日前,一名初中生家长对记者诉苦道,由于学校不统一征订教辅书,而老师要求的教辅书只能在学校附近的一家书店购买,只有那里出售,没几页纸张装订起来的教辅书就要20多元钱,用不了多久还得去买,并且每次购买价钱还不一样,有时候24元,有时候就28元,难道这是乱要价?学生自己也觉得实在太贵了,几本教辅书算下来就不少钱,也用不了多久。

  老师的话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犹如圣旨,老师指定的“教辅书”学生家长自然会争相购买,正是这种心理,导致老师与书店相互牟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学校也会订一些教辅书给学生,家长怕孩子“吃不饱”,在书店又会购买一些教辅书,这样一来,一个学生在同一个学科有多种教辅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种类繁多,不愁销路

  记者在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看到,教辅书籍种类繁多,“教材全解系列”、“5年中考3年模拟系列”、“新思维系列”、“红对勾系列”、《黄冈小状元》等;针对初、高中毕业班的各种名字的教辅书也格外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都想孩子奔个好前程。据了解,现在还有针对某某名师的教辅书都很畅销。图书策划公司都将吸引家长的宣传语标在书籍的明显位置,从而提高销量。

  对于如何挑选教辅书,多数家长还是盲目选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长主要看是哪位名师执笔,哪个出版社的书。每个科目配两三本教辅书,几个科目下来就十几本,对于课业负担已经很重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有时间和经历看这些吗?记者采访了正在购买图书的一位家长,他表示,会挑着做一些不一样的题,有的教辅书题型类似,就做一些不一样类型的题。有的家长也表示,其实教辅书有没有用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买了回去,孩子多看一眼也是有帮助的。

  教辅书一直畅销,主要就是因为不愁销路,老师推荐的教辅书、家长购买的教辅书、学生挑选的教辅书,三方面叠加在一起,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教辅书支出至少要几百元。经过了解,不少学生真正能做完的教辅书屈指可数,多数只是充当陪衬,到学期末也是只字未动。

  乱象丛生

  教辅书市场,其中一部分同质化非常严重,部分题型相同、排版不同的的教辅书换个封皮就写上新题型、新考点等字样,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据了解,如今市场上的教辅书多为民营公司策划编辑,购买出版社书号出版发行的。一些知名民营出版公司考虑到市场因素,通常对书籍是否符合教材版本、是否适用做了认真的调查,这些公司出版的图书,非常看重质量,很受师生欢迎。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公司或者图书策划工作室唯利是图,自行组织编辑一些内容比较粗糙的教辅书籍和材料,有的采取“变相抄袭、东拼西凑”的做法,甚至把网上题库中的题稍微分分类,加几个标新立异的小标题就成书出版。他们会和教育部门、学校联手卖书。这类教辅书,因为采用了非市场的运作方式,涉及诸多利益分配问题,造成了有些书籍不仅粗制滥造,还存在不适合阅读等损害学生利益的问题。

  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有时候老师建议性地列出教辅书目录,虽然说是建议性,通常家长都会照着老师的要求购买,上课若与老师建议的教辅书挂钩,不买的话就耽误了孩子正常学习,其实多数情况下还是用不上多少。据记者了解,家长在购买教辅书的问题上是很舍得投入的。

  联合牟利

  一般说来,一套教辅材料通过统一征订卖到学生手里至少经过4个环节。央视《焦点访谈》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编写者,然后由出版社出书,再通过新华书店发行进入学校,学校组织征订,最后教辅材料卖到学生手中。在这些环节中,除了学生之外,编写者、出版社、新华书店、学校等环节都利益均沾、有利可图。据统计,滁州市大约有3.6万名中小学生,一学期统一征订教辅的销售额就达1000万元。而安徽全省有1100多万名中小学生,照此推算,全省教辅书一年的销售总额可达10个亿。面对如此之大的利润,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版社、书店、教育部门趋之若鹜也就见怪不怪了。

  据悉,这是一条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利益链。教辅书发行环节的利润,最高可达到书价的近一半;而其中一半的利润,则是以所谓发行宣传费的名义给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因为没有定价标准,高定价高折扣,贿赂式营销在行业内还有不小的市场。一些出版者以较低的折扣将教辅材料推入市场,进而形成一个包括出版商、地方教学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利益链条。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教辅书市场的日渐完善,那些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书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书商与学校、老师联合卖书的现象也将得到抑制。国家对于教辅书籍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会对市场形成保护,使教辅书真正市场化,学生选购教辅书茫然无措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小小的一本教辅关系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围绕教辅而产生的诸多争论折射出中国出版产业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教育领域屡禁不绝的“潜规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