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山雨欲来风满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希腊已经开始嚷嚷要“断粮”了。

  近日,希腊政府明确称其手头资金只够开销到10月份,眼巴巴地等待救援。希腊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飙升到117%,其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接近70%,而对冲五年期国债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则成为全球最贵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价格上涨937个基点,达4437点的历史新高。

  欧债违约风险陡增,欧洲银行业就没好日子过。

  穆迪9月14日向法国三大银行中的两家开炮,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长期债务评级下调一个级距,分别至Aa2和Aa3,前景均为负面。此次幸免“遇难”的法国巴黎银行战战兢兢地公告其计划出售风险加权资产数量为700亿欧元。同时,德国银行业也受到了标普公司的警告。

  山雨欲来风满楼。欧元区已哀鸿遍野,算不算到了“最坏的时候”?违约的“山雨”到底来不来?

  忙碌的评级机构

  几乎评级机构每次宣布下调某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债务评级,外界对欧债恶化的恐慌就加剧一次,对欧债崩盘的预期也会更加肯定。自2009年12月以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一再刺激市场紧绷的神经。

  欧债危机的发端,正是三大评级机构调低希腊评级:2009年12月,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穆迪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此后,希腊的问题开始逐渐蔓延,整个欧元区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当“欧猪五国”除希腊外的4国也开始预报着未来预算的高赤字时,评级机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去年1月,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去年3月,标普动手,下调5家葡萄牙银行及两家相关附属子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债券评级,并将这些银行的长期债券评级前景展望维持在“负面”。

  当欧债危机蔓延,欧元大幅贬值,欧洲股市重挫,当时,已有专家认为这是整个欧元区“最坏的时候”,甚至有评论指出欧元区最终会解体。然而,当时的欧洲挺过了“最坏的时候”,在欧盟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和IMF与德国等陆续救助下,希腊被“缓刑”了。

  当援助被耗尽,而欧元区经济又无起色时,危机卷土重来,三大评级机构不得不再次履行职责:今年1月14日,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3月7日,穆迪下调希腊国债评级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3月29日,标普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至BB-。

  今天7月4日,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7月27日,标普将此评级再下调至CC,因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

  “断臂”求生的欧洲银行

  这一波危机到底有多糟?最新迹象显示,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从主权债务进一步扩大到金融行业。而其严重程度,单是看欧洲银行业忍痛“断臂”自救就可见一斑。

  面对风险敞口和巴塞尔协议Ⅲ资本要求新规,法国巴黎银行9月14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该行将在明年底前降低其美元融资需求600亿美元,同时还宣布计划出售资产,以使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10%,其计划出售风险加权资产数量为700亿欧元。

  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法国巴黎银行才能使其希腊主权债务敞口风险得以控制,以及在2013年年初之际,达到“巴Ⅲ”要求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

  无独有偶,刚遭穆迪降级的法国兴业银行也于近日宣布,到2013年前将通过出售资产腾出40亿欧元资金,从而将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100个基点;该行在声明中称,为缓解当前市场对其流动性及融资问题的担忧情绪,法兴银行在第三季度已变卖35亿欧元的资产。

  法兴银行表示,该行持有的“欧猪五国”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敞口为43亿欧元,其中对希腊政府的债务敞口为9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14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向两家欧元区区内银行提供美元贷款。分析人士称,这一信号可能显示,欧元区银行业在市场上的融资难度逐渐上升。

  除法国银行外,18家持有大量意大利国债的意大利银行也出现在了穆迪的观察名单上。穆迪将在本周作出决定,而如果此次穆迪降低意大利国债,将不可避免地掀起一场意大利金融市场的动荡。

  此外,在欧元区原属稳定的德国银行业可能也将被卷入风暴,标普近日警告若欧债危机扩大,可能对德国银行业产生严重影响。

  “山雨”欲来谁挡?

  当欧债危机再次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违约”在所难免。境外媒体报道称,希腊在未来五年内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高达98%。市场人士相信,希腊违约将是一起“必然事件”。而现在的问题是,违约将何时到来?之前,还会有怎样的救市措施?

  对于这一问题,亚洲外汇网分析师章大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不是一个短期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事件,就像患了‘慢性病’,会不时发作,时强时弱,反复考验市场和各成员国的神经。”

  章大卫认为,欧洲各国目前采取控制财政支出的“保守疗法”,虽短期有些效果,但同时伤害了本国的经济复苏。他表示:“只有发展实体经济、使各国具备经济活力,才是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手段。”

  章大卫表示,短期来看,希腊、葡萄牙的债务规模还算可控,“但2013年意大利若带出万亿美元左右的债务,才是真正无法抵挡的”。他认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批准欧洲共同债券的发行,或许是一个可依靠的救市手段。

  或许“最坏的时候”也可以是“最好的时候”。正因为危机的深化,9月14日,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表示,将很快把欧元区共同债券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并恳请欧盟,应让欧元区17个成员国,更紧密团结地合作。

  北京时间昨日,希腊总理在与德法领导人进行电话会议后,明确表示该国将尽一切可能实现预算承诺,并同意实施改革措施。而德法两国也表示确信希腊仍将是欧元区的成员,并再次提醒要达成救助计划内的财政目标。

  此外,“金砖五国”也被认为是欧债危机的救命稻草。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意大利政府正在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考虑购买意大利国债。

  9月22日,“金砖五国”的官员将就采取何种措施帮助欧盟应对债务危机进行讨论,而会议选项之一就是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