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比亚迪身陷“气囊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2:15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陈青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期,因“裁员门”陷入舆论漩涡的比亚迪又掉入“气囊门”泥淖。

  9月12日,河南南阳的消费者蒋先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称,前年他驾驶一辆比亚迪F3与一辆中巴车相撞,导致比亚迪F3面目全非,车内两人受重伤,但是正副驾驶2个安全气囊都没有打开。在与厂家协调中,对方一直用“撞击角度不对、位置不准”等来搪塞他。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以及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数据,《中国企业报》发现,自2007年起,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的交通事故中,仅涉及比亚迪F3的就有一二十起。然而,当受害者向汽车厂家讨要说法时,却发现维权之路无比艰辛。

  安全气囊难保安全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但说起发生严重车祸而安全气囊没有打开以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蒋先生仍然充满怨气。

  2009年3月8日上午,河南省南阳市张衡路,蒋先生驾驶一辆比亚迪F3正常行驶,由于对面中巴车逆行,比亚迪F3与中巴车发生严重碰撞。

  在此次事故中,比亚迪F3报废,驾驶员蒋先生“胸腔大面积骨折、面部严重受伤。”“副驾驶一女性锁骨、胸腔大面积骨折,面部60%破相。”受伤人员住院治疗花费13万多元。

  奇怪的是,在发生车祸时,这辆比亚迪F3正副驾驶2个安全气囊都没有打开。

  蒋先生回忆说,事故后交通大队当时勘察现场,“对方客车刹车印就达到11米多,估计车速在90公里/小时左右,自己的车速是60公里/小时左右,碰撞力相当大。”

  蒋先生认为正是比亚迪F3在车祸发生时安全气囊没有打开,导致自己和同车的人严重受伤,因此找到比亚迪4S店要求赔偿。4S店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拍照取证,几天后打电话告知蒋先生:“气囊没弹出是因为没撞对位置,碰撞角度不对。”

  “车子都被撞成这样,人都受了重伤,安全气囊一个都没打开,销售方的理由竟然是没撞对位置!”对于4S店给出的说法,蒋先生很是气愤,也很是不解,难道安全气囊只保护一个固定角度的碰撞吗?

  蒋先生多次与销售商和厂家交涉,得到的回复仍是厂家没责任。最后,厂家代表告诉蒋先生“随他怎么打官司”。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2011年1月16日14时,湖北宜昌李先生驾驶一辆比亚迪F3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事发时李先生为了避让行人与车辆,撞断一棵10厘米粗的小树后又撞在一棵大树上。当地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证明,李先生驾驶的比亚迪F3轿车刹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外观及灯光信号指示装置等安全性能技术状况都符合国家标准。李先生的妻子王女士认为,李先生之所以死亡,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安全气囊没有打开。

  对于王女士要求的安全气囊不能打开的书面说明,比亚迪认为这个要求太高不能提供。且给出的解释和回复上述蒋先生的一样,安全气囊不能打开,是因为当时撞击的角度不对,力度不够。

  王女士觉得厂家的说法实在荒唐,不禁质问人都被撞死了,还撞击力度不够?

  类似事故并不鲜见

  安全气囊打不开,近年来一直是萦绕在诸多汽车交通事故受害者心里的噩梦。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中了解到,针对安全气囊打不开的投诉,厂家或者经销商给出的解释大多为:“撞击力度不够”或“撞击位置不在安全气囊反应范围内,角度不对。”对这种解释消费者普遍不买账,他们反问:难道撞车还要瞄准吗,车毁人亡力度还不够吗?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教授张金换表示,交通事故中安全气囊打不开大致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正常的不该点爆,一种是安全气囊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记者随后分别向发生过问题的汽车品牌经销商了解情况,各经销商几乎一致表示安全气囊打不开只是极个别现象。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后安全气囊打不开的情况并非比亚迪个案,涉及的汽车品牌诸多:本田、奇瑞、别克、现代、丰田、大众等,甚至包括奥迪、奔驰等顶级豪华车也“有案在身”。

  维权难在标准缺失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安全气囊并无国家标准,甚至连行业标准也没有。而各汽车厂家使用的安全气囊,其标准也都是由各厂家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所以厂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甚至可以“自说自话”。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通过司法维权相当困难。

  南阳的蒋先生在与比亚迪交涉的过程中有律师告诉他,国家没有安全气囊方面的标准,即使打官司,也“打不赢、耗不起”。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属于正面碰撞的交通事故,最难处理的是确定碰撞程度,而最好的办法是由完全中立的检测机构检测定性,但国内现有的几个检测机构都暂不接受个人的委托鉴定。

  《中国企业报》记者就此问题致电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询问个人汽车安全气囊出了问题,是否可以做技术鉴定,负责人明确回答:“不做,即使要做的话,也需要该汽车厂家的专用工具。”

  该负责人还推荐记者到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检测。记者随后联系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回应称“只做车速检测,不做安全气囊”。

  湖南火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罗旷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气囊未打开的原因、安全气囊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必须经过鉴定机构鉴定确认。如果是安全气囊的缺陷未能打开,厂家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反之,则生产厂家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9月14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就比亚迪F3汽车安全气囊问题致电比亚迪公关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比亚迪安全气囊均通过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检测,是合格的,至于其他具体问题,自己并不清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