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亚太主管称亚洲国家不应停止政策正常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2:39 来源: 财新网

  经济下行风险存在,但亚洲国家的通胀和过热压力依然存在

  【财新网】(特派纽约记者 霍侃)欧美经济形势恶化,导致亚洲国家经济决策面临两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门主管辛格(Anoop Singh)认为,由于通胀和过热压力依然存在,亚洲国家应当保持政策基调,政策正常化应该继续,“不要停止,也不要暂停。”

  “经济下行风险是有的,但我不认为亚洲国家应该偏离应对通胀压力的目标。“辛格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说。

  辛格认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艰难时刻,但今年仍然会是正增长,并没有看到全球经济长期放缓的前景。

  IMF的“经济过热图”显示,到2011年二季度,亚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过热压力依然严重,同时缓慢的通胀压力继续存在。辛格认为,亚洲国家经济增速是轻度回落,国内需求还在保持增长,服务业表现并不是很坏,所以,政策的第一优先目标是应对过热压力。

  8月31日,巴西央行意外宣布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8月,巴西的通胀率仍然达到7.23%,是2005年6月以来的最高。巴西降息,引发了投资者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是否会松动的猜想。

  对此,辛格认为,如果的确有必要改变政策焦点,亚洲国家还有空间和工具,但现在来看,在经济过热压力完全解除之前,还是应该继续政策正常化,继续控制信贷,有些国家可以采取观望态度。

  上周,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央行召开的会议,均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对于中国,辛格认为,中国增长还比较稳固,还有通胀压力,过去两年信贷增速很快,货币政策正常化应该继续。

  在维持当前政策稳定的同时,辛格建议,着眼于中长期,亚洲国家在经济再平衡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而推动更加包容性的增长。因为亚洲国家仍然依赖外部需求,但外部需求有时候会减弱,所以应该发展国内的经济增长引擎,不仅仅是为了GDP增速,更是为了实现再平衡,通过提高医疗、教育等的支出,增加国内需求,提高增长质量。

  辛格认为,对于中国,正如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所勾画,再平衡是包括一揽子政策在内的政策包,包括更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投入,利率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汇率,所有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增加家庭收入,帮助增加消费和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