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海洋经济重在产业高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2:3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何勇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一年之内,海洋开发已悄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地区发展战略。而相对于新近崛起的山东、浙江等蓝色经济区,上海临港高新区显得有些低调。作为国内最早的海洋经济区,该开发区在“试海”三年后有哪些得与失?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该园区的一级开发主体——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胜海。

  《中国经营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后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势必会提速,除此之外,加上之前获批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夹在山东和浙江之间的上海如何与之竞争?

  程胜海:我们到浙江考察学习过,我觉得两地可以形成互动关系,上海可以侧重核心技术研发,浙江可以定位生产制造。所以上海和浙江更多的关系是竞合关系,而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现在上海也定位为要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这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两个重大的引擎。其他区域提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概念性很强,而我觉得上海的定位非常适合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人才,有资本,有信息,有商业规则,这些市场要素上海最具备综合优势。

  《中国经营报》: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定的具象表现形态,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着不同模式的经济结构。相比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上海的区位比较优势体现在哪里?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程胜海: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舟山,浙江将其定位于海洋经济发展新区,本身舟山就是傍海的群岛,舟山近几年在周边地区也建立了几大产业,如造船业、港口物流业、散货商品集散地,这些都是它的优势,而山东也可以充分利用港口去做大文章。

  上海的优势首先体现在研发方面。每年上海市财政会划拨4000万~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海洋经济,能够充分认识到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最重要的一点,上海能把这些优势集合在一起,针对国家战略性的领域进行集中研发和推进。

   同时体现在产业优势明显方面。上海的海洋工程、海洋装备等产业链条已经相当完善,像长兴岛造船,外高桥海工,FPSO储油船,981石油平台等技术都体现了高科技水平。我们可以紧紧围绕这些相对高端的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这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根基。

  除此之外,上海吸引人才优势也很明显,金融市场活跃度也非常强,这些都是上海的比较优势。

  《中国经营报》:自从海洋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现在各地都在发展海洋经济,你认为现在发展海洋经济有哪些误区?

  程胜海:我的核心观点就是怎样来理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很多地方发展海洋经济,但最后又偏到大制造上去了。我认为这是个误区,核心技术不是一蹴而就,但是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设备。否则大家到最后都是买,十年、二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自己的东西。

  《中国经营报》:随着临港工业和临海产业区的快速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正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沿海陆源污染向海洋排放的增势难以遏止,海洋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中海油山东漏油事件更是为未来发展海洋经济敲响警钟,对于GDP主导政绩的地方政府而言,发展重型化工等临海型产业的诱惑力始终挥之不去。所以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难题?

  程胜海:我也关注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环境的治理、特别是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的管理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问题,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和沿海省份也给予高度的重视。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有保护海洋的意识;其次要有科学的论证和规划;要有科学技术设备开发的保证。坚持什么、保护什么、放弃什么都要有统筹的考虑。中国海岸线18000多公里,沿海有着发达的城市,生活着近全国60%的人口,海洋具有调节气候、平衡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等作用,保护和利用好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