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外币利率 外资行高息揽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9:3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冯雅男

  欧美债务危机的延伸导致外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欠佳,外资行的中间收入降低,流动性压力不言而喻。近期,花旗、汇丰、渣打、星展等外资银行纷纷提高外币存款利率,最高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外币利率达7.4%。

  有专家称,原因可能与外资行即将面临的贷存比最终期限的到来和资金流动性的压力有关。不过,据记者了解,这并非行业群体行为。虽然外资行外币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的理财产品,但东亚银行副行长林志民认为,在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贸然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进行存款也并非较好的投资方式。

  与存贷比关系不大,外资行或套利

   “花旗、渣打、汇丰等几家外资行的存贷比一直较低,这次的外币存款利率的提高,跟存贷比并没有太大关系。”据银监会公布的外资行上半年平均存贷比为72.25%。林志民分析,“外币存款利率上升并非是一种长期行为,而是一种短期推广。”

  据悉,此类产品主要对的是国内的外币持有者。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对外币的持有量较低。在市场普遍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下,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再进行存款也并非较好的投资方式。林志民指出:“外资银行之所以提高外币利率,是可以吸收外币存款进行外币交换业务,从中套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认为,此次外资行外币存款利率的提高,是出于吸引资金的需要。孙立坚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以后,美元出现疲软,导致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吸引力大大下降。相反,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加息的过程当中,人民币需求在增加。热钱的涌进以及人民币账款的增加,对欧美银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造成了冲击。

  “为了与中国银行业形成竞争型格局,外资行需要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资金。吸引人民币资产进入外币渠道当中,从而通过美元市场资金来补充自身流动性。”孙立坚还认为,这件事还反映出外资金融机构风险溢价的上升。“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受到欧债危机的冲击大,一旦国际型大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会扩散成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风险溢价的特征也导致银行利率的上升。”

  记者也注意到,东亚银行、华侨银行等其他外资行并没有提高外币的定期存款利率。林志民也表示,这并非外资行的一种群体行为,“外币存款利率的增加,会根据每家银行对不同外币的需求进行。”

  中间业务受阻,理财产品转向

  微观收益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促使外资行在中间业务上,从理财产品转向传统的直接吸收存款的存款产品。

  之前有外资行人士指出,外资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首先给外资行带来的是存款的增加。“因为通过理财产品到银行的钱是先要转成存款的,这部分钱对银行来说是纯粹的资金沉淀。”而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收益欠佳也是外资行推出高息定存产品的潜在原因之一。从普益财富最新一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报告看,在发行理财产品的35家银行中,仅有5家外资行发行新理财产品。

  此外,对于外资行来说,在中国市场中市场份额较小,能够推出的产品有限。积极吸收存款本来就是银行追寻利润的方式。与人民币存款不同,外币存款利率没有上限约束,而且,外资银行本身在外币业务上优势更突出,因此有更大的自由定价空间。

  另据银率网分析师分析,由于我国调控措施效果显现,CPI未来走势不明朗,这导致短期内加息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上述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配置投资期限为3个月左右的短期产品,以及投资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为主。而对于结构性产品或投资方向中包含金融衍生工具、预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则需谨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