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年物价涨幅总体可控 对下半年物价可持谨慎乐观态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8 06: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年物价涨幅总体可控对下半年物价可持谨慎乐观态度

  今年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2%,是该指数经历连续21个月的持续上涨后同比增速首次下降。今年以来,价格指数一直高位运行,陆续实现“破五”、“破六”,人们对物价下一步走势非常关注。

  不少专家认为,从统计数字上看,物价走势确实已经出现“拐点”,对于下半年物价走势可持谨慎乐观态度,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物价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下半年价格走势总体可控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各国增加货币供应量影响,这一轮物价上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巴西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9.4%。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明显上升。美国5、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均上涨3.6%,连续两个月保持在2008年11月以来最高值;欧元区7月份通胀率为2.5%,连续8个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目标上限。

  相比而言,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颇为得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导致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收敛。广义货币供给量M2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今年5月末、6月末我国M2增速分别回落至15.1%和15.9%,实现了年初设定的16%的宏观调控目标。相比于这一数字在2010年的19.7%和2009年27%的增幅,有了明显下降。同时,新增贷款规模也持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减少至4万亿元,表明引起流动性过剩的货币因素在收敛。

  市场供应更加充足。今年上半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产量同比增长2.5%,秋粮播种形势良好。同时,肉、禽、蛋、菜供给增加,重要工业品原材料供给不断改善。国家粮食储备比较充裕,保持粮食市场供应有着坚实基础。

  各类需求趋于稳定。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稳中趋降,食品需求平稳;房价非理性的上涨得到有效抑制,城市居民投机购房需求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生产资料需求也趋于降温。

  “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逐步显现,加之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降低,下半年物价形势要比上半年乐观,全年价格走势总体可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马常艳)

  经济增速适当放缓

  货币政策成效明显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是孪生姊妹,经济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物价的同向变化。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控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为稳定物价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仍处在平稳较快区间,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这是宏观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从经济总量和物价总水平来看,只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总体稳定,物价总水平就能够稳定下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央行普遍采取了放松货币流动性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是当前国际范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客观背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大幅增加货币供应规模,在推动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货币流动性充裕。2010年新增外汇占款3.2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2.4%,“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比过去10年平均多42%,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要将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0年开始,人民银行连续12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直接锁定银行存款资金超过4万亿元;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经过多种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给量过大,增长过快问题已得到有效抑制。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由上年的9.6万亿元减少至7.9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余额同比增速由2009年末的27%降低到19.7%,2011年6月末进一步降低到15.9%。货币供给增速回落到一个合理区间。

  同时,货币政策坚持“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严控境外“热钱”流入。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今年我国为稳定物价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鉴于货币政策实施的滞后期是9至12个月,2010年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开始高频操作,可能到今年3至4季度政策效果将更为明显。因此从央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已经起到了抑制通胀的效果。

  增加供给稳定物价

  雪中送炭惠及民生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只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供应变动容易引起价格波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稳定物价关键要扶持农业生产,要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证农产品供应。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到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5.2%。针对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涨幅较高的情况,将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通过5年的时间,确保大中城市郊区有基本菜地面积,保持一定的自给率并逐步提高。”周望军表示。

  目前城市消费的农产品来自全国各地,流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以山东蔬菜为例,流通环节的成本占终端销售价格的三分之二,个别蔬菜流通成本甚至比种植成本高出好几倍。

  为此,我国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产地与销区、农民生产与超市销售直接对接,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以农超对接为例,一般可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0%至15%。

  周望军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清理整顿流通环节收费。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绿色通道政策,全年可免除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130亿元。下半年还将清理整顿商场、超市进场费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一个比较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人员等就有近9000万人。

  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机制,近年来各地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随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涨幅及时发放补贴、联动调整保障标准。目前已经有22个省区市建立联动机制,年底前31个省区市将全部建立;二是对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三是在前两个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去年有28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普遍超过20%。

  把稳物价作为首要任务

  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

  李朴民表示,从总体上看,今年的后几个月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今后的宏观政策取向将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他表示,要继续把物价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同时也要利用好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稳定物价总水平不仅关系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整个“十二五”时期宏观经济稳定的全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发挥优势、齐心协力,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今年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