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举报院士事关学术尊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王石川
日前,包括4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内的6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并张贴了6人亲笔签名信。整篇举报信长达9000余字,写于8月15日,全文以“论文”的形式逐一摆出石元春“学术腐败”的论点和论据,附录中还列出了25篇可供参考的资料及具体时间。
当然,具体到此次院士举报院士事件,尚不能断定被举报者石元春有学术腐败行为。石元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愤怒表示:“我就说两句话,第一句,这纯粹是诽谤和捏造,恶意诽谤和捏造事实。第二句,有人会作出正式回应。就说这么多已经足够了,我不会再多说一句话的。”究竟是不是“恶意诽谤和捏造事实”,石元春说了不算,需要司法部门认定;而石元春究竟有没有学术腐败,这6名举报者也说了不算,应由专业的学术委员会判断。
但诡异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却在推脱,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此事涉及的人均已退休,所涉及的举报信内容属于他们个人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目前还不掌握任何信息。这番回应令人费解,6名举报者中有4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被举报者是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前校长,涉嫌学术腐败事件怎么就成了“他们个人的事情”?
学术腐败高发,原因在哪儿?人们常常归咎为制度,实际上还与一些高校、一些学术机构“护犊子”有关。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这样一起众所周知的案例,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联名举报西安交大博导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但西安交大态度暧昧,正如举报者之一陈永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西安交大)在处理这起造假案时,分明知道而且得到了举报人所提供的证据,但每次处理都是挤牙膏式的,而且是悄悄的,不发公告,这不是大力弘扬正气、肃清学术腐败应有的作风。”直到科技部撤销了李连生的相关奖项,西安交大才出来表态、响应。
从中国农大到西安交大,这种暧昧做派已经成了圈内的潜规则,即本校的教师或研究生出现学术造假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学校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紧急灭火,汲汲于捂盖子、遮蔽丑闻。即便等到纸包不住火了,还仍然息事宁人,极力为责任人开脱。等到天下皆知,硬扛不住了,才挤牙膏式地处理一下。但处理得不痛不痒,班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犹如罚酒三杯。如此不作为的做派,自然无形之中鼓舞了造假者的斗志,减轻了造假者的违法成本。
学术造假不能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的博弈。涉事高校和学术机构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试图包庇。最明智的做法是多一些自净机制,就像日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果断开除论文造假的我国学人王志国一样,果断出手,才能维护学术尊严,也才能捍卫学校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