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交易员搞砸了20亿美元 瑞银丑闻是如何发生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1:36 来源: 北京晨报瑞士银行因交易员“非授权交易”亏损20亿美元,闹得满城风雨。虽然现在仍未曝出更多细节,但专家认为,内控系统往往对王牌交易员网开一面,而在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接踵而至的背景下,一旦方向错估即损失巨大。
内控系统网开一面
“赚了是英雄,赔了就是丑闻”
这场风波的主角奎库·阿多博利(Kweku Adoboli)职位不高,瑞银称,阿多博利是“非授权交易”,但瑞银的内控管理系统并未及时发现异常,导致了而后的亏损。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介绍说,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如果系统发现交易员存在超授权交易时,便会报警并提示,防止银行造成巨大的亏损。
“赚了就是英雄,赔了就是丑闻。”赵庆明笑着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赞同这一观点:“或许这个交易员本身是个天才。”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就因为交易员尼克·里森投机失败而“关门大吉”。据尹中立介绍,里森是巴林银行的“王牌交易员”,他曾为巴林银行赚得不少“外快”。
“往往交易记录不错的交易员,银行内控系统就会对其网开一面。”尹中立表示,如果按照银行内控系统做交易,即使亏损也是其所在公司体系中能够承受的,但内控系统却对这些成绩不错的交易员放松了警惕,才导致而后的巨额亏损。
欧债美债危机是祸首
“高风险时期,方向错估即损失巨大”
从今年7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因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接踵而至,出现剧烈波动。
“如果是平常时候,没准不仅不会赔,反而会赚很多。”尹中立说,交易员本身就是风险偏好者,他们所作的工作就是与市场和风险进行博弈。但现在市场处于高风险时期,但凡投资方向错估,就会损失巨大。
阿多博利从事的“德尔塔1”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交易。赵庆明介绍,在现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金融衍生品的流通就会很差,风险便越高,如果对方向预估错误,便会面临巨额亏损。
衍生品令银行风险放大
“靠自有资产投资赚钱,这是错误的”
“银行很多时候是靠自有资产投资赚钱,这是错误的。”赵庆明说。
银行的角色应分为三种,一种相当于中介或者经纪商,就像是买卖股票时通过证券公司一样,这样即使亏本也不会亏自己的钱。第二种角色是综合的风险管理,在一些实际交易上,可能预计买了一些股票,无法确定其未来走势,就会配合一些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是风险管理工具。最后一种角色便是用自有资金投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银行的衍生产品越来越多,交易品种也越来越复杂。赵庆明介绍,实际上越复杂的衍生产品,银行的风险也就越大,杠杆率也就越高。一旦做错估值、超过授权就会出现巨额亏损。
晨报实习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魔鬼交易员
前仆后继
阿多博利并不孤独,除了英国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外,历史上还有不少“魔鬼交易员”。
1996年,住友商社的交易员滨中泰男企图在金属期货市场大量做多推高全球铜价,失败后致住友银行亏损26亿美元。素有铜先生美誉的滨中泰男被判处8年徒刑。
10年之后,由于交易员布莱恩·亨特对当时天然气期货价格预估错误,导致在2006年9月14日一天时间里,就亏损5.6亿美元,最后造成65亿美元的巨额损失,Amaranth基金因此宣布破产。
数目更为庞大的应属2007年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杰洛米·柯维尔创下的71亿美元的亏损纪录。2010年10月,柯维尔被巴黎法院判处5年牢狱惩罚。(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