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国税:跟进式的动态培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21:34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本报实习记者 张静远
在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基建项目代理机构比选现场,记者看到六盘水市国税局财务科的程旭一直端着黑皮本飞笔疾书,问他记什么,他说自己之前没做过竞争性谈判,通过现场观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此要把整个过程和体会记下录下来。
记者此次贵州之行,恰巧遇上贵州国税召开的全省国税系统采购人与当地协议供货商的座谈会,以及该局基建项目代理机构比选项目竞争性谈判。让记者感到疑惑的是,一个是座谈会,一个是竞争性谈判,两者内容与形式完全不同,但在现场都挂着“暨采购人培训”的相关字样——怎么这2件事也可以跟培训扯上关系?
别开生面的“培训”
面对记者的疑惑,贵州国税财务处副处长申蔓飞笑道:“当然不可能每次都采用这种形式培训,之前的培训都比较常规,我们还请过总局的杨春处长来讲过协议供货呢。”她向记者解释了此次将基建项目代理机构比选作为培训“素材”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现场观摩让大家体会一下规范的竞争性谈判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这样大家对于政府采购会有一个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一位参加现场观摩的基层采购人告诉记者,在她的想象中,当天抽取评审专家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但今天看了整个过程,其实做到也并不是很难。”而另一位采购人代表则表示,体验了整个评标过程,他明白了如何规范地提采购需求,可以更方便于评标。
与此类似,将“座谈会”视为培训,也来自于申蔓飞的别出心裁——让供应商给采购人上一堂关于售后服务的课。
作为受国税总局垂直管理的京外单位,贵州国税的绝大部分采购项目要执行总局的协议供货,履行总局与中标供应商签订的包括最高限价、售后服务等内容的协议供货合同。而基层在执行合同时则需要了解市场、供货商等的信息。因此在此次座谈会中,贵州国税特意安排了供货商关于本公司售后服务的介绍,一方面给了供货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采购人代表了解供货商的售后服务承诺,以及自己在售后服务环节的权益。有趣的是,在供货商介绍完之后,采购人与供货商之间就售后服务中的权益问题进行了一次“真博弈”,由此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原来销售供应商和生产供应商这么不一样啊!”“打印机原来不属于IT,而属于OA范畴,我现在才明白。”会后,采购人代表们相互交流着种种心得,一位采购人代表由衷地对记者说:“这堂课上得真带劲儿!”
培训及时跟进工作动态
贵州国税财务处丁萍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坚持了多年的培训情况。从2007年开始举办专题培训以来,此后多年贵州国税一直根据制度变化与业务开展情况开增各类课程。“2009年,省局的政府采购制度开始有一些变化,今年三级联动制度出台,制度在不断变化,我们则通过有效的培训及时把新的要求传达下去。”丁萍告诉记者,根据每一次培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他们会尽可能地邀请“重量级”专家授课。
可见上述2次别开生面的培训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往常培训进行动态跟踪后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补充培训。“很多事情做着做着,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像这2次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也就水到渠成了。”申蔓飞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关注基层动态,此次组织售后服务座谈会与现场观摩正是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了相关问题而举办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丁萍以信息统计培训为例告诉记者,常规的培训是老师说学员听,“老师觉得讲得很细致了,但到实际操作时还是五花八门,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错误。这也让我不由得怀疑自己的能力,莫非讲得还不够清楚?其实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丁萍说,观摩式学习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让大家去体会、体验,收效是完全不同的。
“省局的培训让我们不留‘夹生饭’。而这种及时跟进的方式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也能够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的确非常受用。我们地州市在培训之后还要对基层进行培训,这样我们给基层讲课的时候也能够传达得更准确一些。”一位参加此次培训的基层采购人告诉记者。
【采访手记】润物细无声
“申处推行政府采购的过程,完全是润物细无声呀。”这是遵义市国税局财务科副科长曾晓琳对申蔓飞的评价。
几天的采访,记者略微明白了一些为何会有此评价的缘由。比如这次,她将基层采购人对协议供货工作的困惑、不解、抱怨和问题融化在了采购人与协议供货商的座谈会中,将大家对政府采购操作程序的懵懂融化在了竞争性谈判的观摩之中。这显然是一种极具技巧和智慧的管理方式。
而这些做法,申蔓飞将其总结为“人性化管理”——这大概也是她“润物细无声”中这个“润”字最鲜明的写照了。
“您平时一般加班到几点?”记者问。“偶尔加班。我主要是思考的时间多,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阅读。”记者在她的书架上看到了《中国大历史》等经典读物。
“我喜欢读历史。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感受人性,这启发我一定要做人性化管理,在强调目的的同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感受。我还喜欢哲学。历史給了我经验,而哲学給了我思维的高度,让我做起工作来能够触类旁通。我们讨论工作,很多时候都讨论的不是具体事项,而是讨论工作该怎么做,讨论的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理念和坚持,让贵州国税的政府采购工作从不曾偏离既定方向。
除了爱思考,申蔓飞也爱实践。网上能够搜集到的典型案例她一定都收藏着,以便随时拿出来给大家讲课。“要让基层接受政府采购,就得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推行这项制度,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政府采购改革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给这些具体执行人员培训,还是讲案例更奏效。”这也许就是“润物细无声”中“无声”二字背后的耕耘吧。
记得当初普及《政府采购法》的时候,申蔓飞就配合省局工作在基层宣传政府采购。她也是通过一次次与基层采购人的交流,及时获取地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总局要求,与省局其他干部共同改进各类管理办法与工作流程。通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基层采购人现在已经接受了政府采购制度。她提出的二次竞价集中不集权的模式,让基层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又实现了采购效率的提高。为了方便基层,省局制定了一系列文件范本供基层套用,减少了他们在编制文件上花的功夫,可谓“润物”之“润”。
采访中,申蔓飞谈到工作、谈到生活,似乎也都是由这样一些暗藏玄机的“小事”构成。以目的为中心的方式让她看淡形式上的轰然,而在每一项制度、每一个办法出台的背后,都有着深度思考和细致考察,将总局的要求“无声”地渗透到全省国税系统政府采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背后,有她默默无闻地付出。 (张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