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会二次探底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0:0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张璐晶|大连报道
作为“2011夏季达沃斯”导师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成为了中外记者提问锁定的目标,而其他导师全部被“晾”在一边,直到主持人用一句玩笑话打破了局面:“不要因为中国现在有钱,他又是中国的银行行长,你们就一个劲提问他。”
事实上,“2011夏季达沃斯”的确是在这样一种新局面下开幕——新兴经济体的财富和影响力不断增加,而发达经济体却债台高筑。
重新审视世界治理结构与现有的增长模式,探索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确保“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了1500多名参会代表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2011全球风险报告》中,“宏观经济失衡”成了排名第一的全球风险集群,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失衡、货币波动、财政危机和资产价格崩溃。报告中提到,解决失衡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全球协调行动,但鉴于不同国家存在利益冲突,这种方法具有难度。
在经济困难时期,决策者往往会越来越倾向于诉诸保护主义。“反对全球化”甚至成了一个讨论议题。
各国能不能通力合作,也许是世界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2009年年初,我在达沃斯论坛上曾经说过: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它也检验着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诚意和水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今天,我的看法没有改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9月14日的开幕致辞中说。
谁能给世界经济带来足够的信心?怎样避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中国等新兴国家如何持续实现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周刊》在“2011夏季达沃斯”现场采访多位全球政商领袖,和他们一起探讨,面对未来最关注的十个话题。
国际
1、化解美债、欧债危机,中国如何介入?
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
美国债务上限最终达成协议对全世界都有好处,美国经济越强对世界经济越有好处。美国消费的是全世界的产品,中国也是美国强有力经济的受益者:美国的经济强劲有力,就会使美国人能够购买中国的商品,从而带动中国的就业;中国的经济(态势良好),中国人也会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帮助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
温家宝总理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中方多次表示愿意伸出援手继续加大对欧盟的帮助,中国仍然可以扩大对欧盟投资。中国愿意对遇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伸出援手,买一些他们的债券,不过我们更希望把债券转换为投资。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
中国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的多元化,从购买美国债券转向实体经济的投资。这个世界不差钱,如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打开,那么不仅是中国,中东的一些国家都会向美国投资,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入。但美国也要改变一些方式,比如高速公路收费或者邮局收费等。
但对于债券变为投资变为股权的说法,我们要广义地理解,因为美国政府其实并没有资产,我们总不能去把白宫买下来。我理解的意思是指我们新增量的部分要更多地投到美国的私营部门,比如像波音、英特尔、苹果等这样的企业中去。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如果有多余的资金,我不会购买美债,干脆继续搞投资,对于“中国更希望把债券转换为投资”,我认为不是心想事成的,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你想换股权,人家还不卖给你,能卖给你的可能是你不想要的。拿万达集团来说,我们一直是想买一家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但是谈了很多家,都是代理品牌可以,卖股权不行,所以实施起来很难,只有将来靠自己的品牌走出去。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如果能够把债务转化成投资,将支持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目前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国际化趋势,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步伐也逐步在加快,作为为企业服务的银行业也应该走出去。目前,商业银行在境外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国家监管方面也应该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水平也应该进一步提升。
美银美林中国区行政总裁刘二飞:
温总理在演讲中提到,把债务转化为投资,就应该这么做,总是“打白条”是不行的。别让我老拿你的“白条”,能不能让我买你点资产?现在欧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2、全球经济会二次探底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
全球经济会不会进入二次探底,我个人以为——不会!
全球经济在降速,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速度下降得很厉害,比如说美国的经济从以前的预期增长3%左右,现在可能在1.5%到1.8%左右。同时,新兴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下调,比如说印度、中国都在下调。但从现在来看,整个经济并没有受到巨大的结构性的冲击。
如果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可称之为进入衰退,从现在来看哪怕是发达经济也一般不会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不会进入两次探底。但现在确实是处于危机中的非常关键和危急的阶段。如果政府不能采取果断和有效的措施的话,滑入衰退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
尽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情况确实比较糟糕,世界经济正经历新一轮波动,但今天的世界经济和2008年不一样,更为多元化,因此整个世界经济出现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一些国家的问题尽早暴露是好事,可以有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及早做好准备。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依靠超前、过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不可取。在消费拉动经济背景下,容易刺激奢侈消费品,继续拉大收入差距。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
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再现2008年的情况,从世界股市的跌幅、失业率情况、新增投资三个指标来看,我认为现在已经接近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家又拿出了2008年金融风暴时的合作精神,大家唇齿相依。
3、新兴经济体会受债务危机拖累吗?
印度国会议员辛格:
能不能逃离这些欧洲“传染”,要看我们有什么样的增长战略,比如我们的增长是应该投资渠道型还是消费渠道引导型?新兴市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第一能不能获得全球资本,融资的成本高不高,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我们的高增长。第二,我们的出口环境怎样,现在的环境大家越来越担心,保护主义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外包这是一个最高效率的经济的办法,给我们带来很多优化的办法。第三,应该如何来控制外汇交易、汇率波动的问题。第四,我们应该从其他国家的问题中学到一个教训,如何获得短期和中期的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
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危机在全球的散布出现了新的特征。欧美的共联性大大地提高。但欧洲市场、新兴市场的波动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
以前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发生了波动为1%的话,新兴市场的波动会超过100%。这次我们发现新兴市场的波动相对比较小。但我认为新兴市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次孤立的危机。
4、高通胀下,新兴经济体怎么办?
法国兴业银行全球经济研究主管米克拉·马可森:
目前存在这样一种切实风险,因为对通胀反应迟滞,通胀逐步扎根,随之而来的第二轮效应会带来更具破坏力的后果——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国家都是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近期突出强调了新兴经济体的这一重要角色,称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将重挫全球增长步伐。人们愈发担忧新兴经济体货币当局在应对通胀方面可能反应迟滞。一旦通胀失控,就有必要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措施,但如此一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可能硬着陆,从而不利于世界其他地区。
印度国会议员辛格:
中国和印度最担心的就是如何管理好通胀的预期而不影响短期内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难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不让中央银行过度紧缩。在印度, 10个月来紧缩了一共11次,严重伤害了我们的经济。怎么样控制好通胀,降低通胀的预期巩固经济增长是一个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
中国国内的通胀情况是否缓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债务的解决情况,同时国内较为充裕的资金缺乏投资路径,导致很大一部分参与农产品、大宗商品的炒作,这也助推了通胀。
5、福岛核事故后,核能源何往?
日本三菱商事会长小岛顺彦:
核电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供给形式。福岛核事故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保证安全的重要性,但不会因此放弃核电发展。目前处理福岛核事故的重中之重是分析和解决当前的事故,建立更为完善的安全标准。在此基础上,政府和私营企业需要共同讨论出一个能源解决方案。
想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及核能,需要很多时间、工作和技术。如果无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在日元强劲的今天,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逃离”日本。
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
我们需要能源的多样化,必须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而福岛核事故不会对阿联酋的能源政策产生影响。我们处于初期阶段,可以吸取教训,让设施更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提供更好的建议和监管。
巴基斯坦科技部长贾迈力:
作为一个经常遭遇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核电在巴基斯坦民间并不会遭遇过多的阻力。公众需要电能,我们有众多劳动力,但因为能源短缺,影响到了工业的发展。对于为什么选择中国的核技术,是因为巴基斯坦对核能技术的需求迫切,而中巴两国之间具有50年的合作历史,我们对中国企业非常满意,合作的效率很高。
国内
1、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董事CEO韩小红:
公司成立10年,贷款两次,切身感受是贷款周期很长,很不好办,尽管我们还处在一个朝阳产业,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公司。
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贷款需要固定抵押物,需要担保公司。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以公司大股东的个人房产来做抵押,贷款额度也很小,一两千万左右。担保公司还要从中吃1%~2%。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代价是很高的。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席CEO诸立力:
去年在天津的达沃斯论坛上,有人问我,金融危机是开始的结束还是结束的开始?今年,我觉得问题是越来越复杂了。我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会有极大的挑战,大公司可能会不错,而中小企业会受到打击。在政策方面,我们要确保金融的新调整能够帮助保证中小企业存活下去,给他们更好的贷款条件。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很多措施,中国银行业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多支持。但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多障碍。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将近85%是依靠银行,而今年银行业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的下降等,信贷规模比去年减小,更加紧张,不能广泛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所以我们也呼吁更多的融资形式,包括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特别是主权投资基金。
另外,这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成长型、高科技、效益好的企业很不缺资金,而一些市场竞争性不是很强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2、战略新兴产业前景如何?
网秦移动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宇:
国内的云计算,应该说大部分还处在投资阶段,而且是质量不太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没有见到产出。
投资战略新兴产业,也有风险,关键看谁投资,看有怎样的商业规划。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科技发展的过程,由风险投资推动。科技投资,必须要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才能做,通过市场机制把钱花到最该去的地方。
印度维布络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雅:
谈到云计算,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中国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进一步实施云计算技术。
中国在IT产业的基础建设方面,比如建设数据中心,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中国IT 企业虽然起步有点晚,但是正因此得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还有,中国的中小企业是非常多的,而中小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是最大的。所以,对于云计算,中国有自己的优势。
3、社会保障做什么?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董事CEO韩小红:
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公立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应该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民营资本完全边缘化,要给民营资本一个平台。
东软集团CEO刘积仁:
现在中国对两个领域非常重视,一是医疗,二是教育。我认为每个家庭都会承担这两个领域的费用,政府也必须要承担。
我们看到奥巴马政府在制定医疗预算,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未来10到20年也会发生,中国也会制定医疗预算,过大的预算会使国家破产,因为我们不可能让13亿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在医疗上花钱。
4、经济转型怎么转?
美银美林中国区行政总裁刘二飞:
谈经济转型,不仅仅应该是新能源和低碳。中国过去一直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重要的是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过渡。以前中国主要靠价值链低端的产品,现在我们要向价值链的中端和高端过渡。以前是来料加工,给人家贴牌生产,而且生产比较便宜的品牌,现在渐渐已经开始生产比较贵的品牌了,但还是人家的品牌。
中国逐渐要有自己的品牌,要从低端和中端品牌,向高端品牌过渡,这个转型是最重要的。经济转型不是创造出一个两个新的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每一个行业,汽车、家电……经济每一个角落都面临着转型。
5、教育水平如何提升?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这个社会怎么消除人跟人之间的不平等。教育问题,是社会现象的反映。除了“官二代”、“富二代”,青年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上大学、上名校。社会应该给青年人成才的机会,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让每一个青年都有出路。现在为了上大学甚至产生了很多恶性竞争,如果普通劳动者、工人、农民,都有应有的尊严和体面,何必要这样呢?
至于高校去行政化,这是个伪命题。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就是行政管理的社会,为什么叫高校去行政化?再有,去行政化不等于不要行政管理。比如说,我是图书馆馆长,一些书需要局级以上单位才能买,没有行政级别,那我怎么办?去行政化,解决不了大学的问题。真正的改革,一个是“内部管理”,另一个是“把大学放在什么地位”。尊重大学、让大家自主办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