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枣庄:煤变"金" 城变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8: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我们来到枣庄东湖公园。雨后柔和的阳光下,湖面尤显平静妩媚,三三两两的人群在湖畔或走或坐;广场上,陈定文大爷两岁的孙子乐乐欢快地来回奔跑着。“每天下午,我们都要来这里玩玩。”陈大爷告诉我们,这里曾是煤矿塌陷地,到处是废弃的矿井和大坑。两年前,政府投资把这里改造成了人工湖,还建造了多处景观。“枣庄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了!”陈大爷笑着说。

  

山东枣庄:煤变"金"城变美

  枣庄素有“煤城”之称,煤炭开采历史已有百余年。2009年3月,枣庄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两年来,枣庄加快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着力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及城市建设。如今,转型进展如何?枣庄有哪些新变化?

  枣庄市城市转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梁家和,是清华大学化学化工专业博士,枣庄2005年重点引进的专业人才,大家更习惯叫他梁博士。

  梁博士告诉我们,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阶段,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同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枣庄实现城市转型的关键,首要解决的是产业转型,必须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的产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而从煤到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是枣庄的首选。

  “必须转换思路,要把煤由燃料变为原料,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就越高,经济效益就越高。”梁博士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煤转化成电力可增值2倍,转化为尿素可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

  “随着煤化工产业链条继续向下游延伸,煤就会变成‘金’”。梁博士兴奋地说。

  煤是如何变成“金”的?我们决定去企业看一看。

  我们先来到位于枣庄滕州的辰龙化工创业基地,这个化工基地由辰龙能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辰龙是老国企重组改制而成,是枣庄从单纯挖煤卖煤转型到煤化工及精细化工的企业之一。

  接待我们的辰龙化工基地党总支副书记王开永是当地人,20岁就下矿挖煤,一挖就是20多年,直到2005年从一线转做党务工作。从煤到煤化工,老王感触深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10年前,咱可真想不到煤炭会有这么大这么多用处,能产生这么大的经济效益。”

  辰龙化工基地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白明光告诉我们,从煤到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是辰龙基于意识到资源紧张必须提前着手产业升级的转型战略。辰龙已构建起煤化工产业链和生物化工产业链同步建设、有机结合的产业格局,目前一期规划中的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生产线已于去年年底顺利投产,年产5万吨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加工项目于今年5月投产,正在建设的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这三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集团将新增销售产值20亿元。”白明光说,“到今年年底,作为非煤产业的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值将有望接近或超过煤炭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这标志着企业转型初步成功。”

  看着白明光自信的笑容,我们感受到了煤变“金”的魅力,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发展空间由此扩大。

  与辰龙紧邻的是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是2008年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装置规模为年产38万吨DMF(二甲基甲酰胺)和15万吨甲醇。

  总经理助理庄乾海带着我们参观了已经投入运行的生产线。指着巨大的甲醇洗涤塔,庄乾海告诉我们,“公司生产是以高硫煤为原料,洁净煤技术为核心,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实现了多联产、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储罐排列、管道交错、弯曲绵延近千米的生产线上,竟然看不到几个人。走进中控室,电脑一字排开,操作员们正在有序工作。“这就是新型的煤化工企业,操作运行的95%都在控制室通过电脑完成,精确而安全。”庄乾海解释说。

  我们又走访了其他几家各有特点的煤化工企业,在与许多企业人士交谈后,我们发现有一点在枣庄已成共识,那就是枣庄的煤化工必须坚持高科技,坚持清洁高效生产,全面打造现代化的新型煤化工产业。

  几家企业都认识到,由于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所以枣庄的煤化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二次转型”,关键就在于能否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实现节约资源、提高能效、降低污染的科学生产方式。

  “我们坚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枣庄的煤化工产业必须是高起点。”梁博士告诉我们,枣庄的煤化工项目是“招商选资”,根据产业链条的要求、根据城市转型的要求来选,“节能减排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投资额再大效益再好我们也会坚决拒之门外。”

  就是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枣庄高标准高质量地重组,引进了一大批像辰龙、新能凤凰一样的新型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建、在建煤化工及精细化工项目50个,同比增加12个,总投资363.1亿元,同比增长31.1%;加上联想控股公司180亿元建设的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达543.1亿元;全市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63.4%。

  煤变“金”,让枣庄逐步实现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洁净能源、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为枣庄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把煤变‘金’,加快发展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是枣庄城市转型三大战役的第一大战役,同时还有着‘富财政’的重要意义。财政富了,城建才能有作为,才能为枣庄人打造一个宜居的美好环境。”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说。

  在枣庄蹲点采访的几天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两年来枣庄城市转型的初步成效。但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同其他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枣庄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