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保鲜膜_内有大乾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0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吴新
设计的魅力
在日本大阪一间小小的宾馆房里,卫生间墙壁上的一对铁盒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两个外形像宝塔顶一样的铁盒,对称地被固定在墙壁上,其中一个铁盒,穹窿中间一颗象牙大小的小圆点嵌入其中;另一个铁盒的穹窿中间却凹陷进去。
这一对装置到底是什么?笔者将“象牙”抽出,居然拉出了一根绳。原来,这是一根晾衣绳,“象牙”上镶嵌的吸铁石,正好将它牢牢吸在另一个铁盒的凹洞处。一根设计完美的晾衣绳便被牵拉出来。
在日本各地走动,你会惊讶于各种各样的小设计:有时候生活中一点点小小的不方便,会令你稍有迟疑,但因于无碍大体,便不舍得用心琢磨。可是看到这些小设计,你会恍然大悟,又或莞尔一笑——这些不便,居然也是可以解决的。生活端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不知是从冰箱进入百姓生活开始,还是微波炉广泛被家庭主妇使用开始,保鲜膜成了每家每户必备的厨房用品。可是,许多人都有在切断保鲜膜时被割伤手的经历;也有因为抽得快了,保鲜膜从包装盒中掉落的尴尬。而往往用到最后,那包装盒已经龇牙咧嘴,饱满结实的立方体基本上散成了一张饼,一气之下,有时干脆就把那鸡肋般的包装盒恨恨地扔到垃圾桶,裸着的保鲜膜,以后就用剪刀来伺候了。
其实,这些不快体验也是可以通过动脑筋来消除的,只要你肯用心。
一卷保鲜膜,从崭新饱满,到弹尽粮绝,能够始终保持完美使用体验的,正是旭包鲜。这是日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旭化成集团的子公司——旭化成家庭用品株式会社的拳头产品。在日本,它占有约5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也已逐步被一些热爱生活、心思细密贤惠的家庭主妇所认识,并成为旭包鲜的忠实粉丝。
这是设计的魅力。仔细观察,小小的包装盒,居然也机关重重:包装盒两侧的防止脱落的结构设计,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只是在两侧的中心位置,各切出一个小耳朵,然后将它们塞进并卡在保鲜膜滚筒两侧即可。
这项简单的工艺,完全可以用人工完成,但在旭包鲜工厂,这道切割然后折入的工作,居然也是由机器完成的——在流水线的尾端,产品槽的两侧,各有一个“切耳”机在忙碌地工作,精准、灵巧。
工厂见闻
在旭包鲜的日本铃鹿工厂,一张整的保鲜膜出来之后,从按各规格切割,到卷轴,到装进包装盒,直到完成包装,由一套极其复杂的、管道交错、机械手臂上下翻飞的自动流水线来完成。一个穿戴防尘衣帽的工人坐在尾端,挑剔地盯着流水线旁的计算机屏幕,随时翻拣出可能的次品。
旭包鲜工厂负责人沟上秀晃告诉笔者:坐在电脑前面的那个工人,已经在那里坐了20年。
一条完整的保鲜膜流水线,一般只有2个工人操作就可以了,第一个是进料观察员,第二个是次品检查员。只在某些特殊情况,才有可能需要再增加2名工人。
而其实在十年前,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如此高的流水线已经形成。而那个时候,很多国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保鲜膜。
观看保鲜膜从进料到成形成整张膜的过程,一定能满足你未泯的童心——整个过程就好似小时候吹泡泡。
晶莹的PVDC(聚偏二氯乙烯)颗粒进入进料口之后,随着温度的变化,变成一张透明、光亮的幕布从闸口缓缓均匀流下,被吹成一个大大的巨泡,泡的那一端形成了一张张均匀、透明的膜。
沟上秀晃介绍说, PVDC制膜在技术上是非常难的,所以旭包鲜在流水线上设计的很多零件,就是工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自主设计的。
而这些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现在的效率和程序,经过了十年的磨合,十年前,尽管流水线大体轮廓与现在并无二致,但那时候人为差错很多,经过十年时间的不断磨合和改进,现在的损耗,只有十年前的十分之一。
因此,真正值得中国公司借鉴的,是不断革新、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以及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