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国援助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01: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王羚
专家称:买实体资产、借道IMF较安全
在欧债危机可能引发中国对欧贸易下滑背景下,中国考虑对最大贸易伙伴欧盟伸出援手,但哪种援助方式能将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昨日上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并未提及具体援助举措。他同时表达了对欧债危机的担忧,认为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购买实体资产较安全
随着欧元区国家深陷欧债危机难以自拔,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资金充裕的中国,能否在欧债危机中扮演一个救助者的角色?
日前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表达了中国要对欧债危机施以援手的态度,但何时出手以及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尚不明确。同一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明确表示,反对中国继续购买欧债。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约有20%购买了欧元区债券。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位学者也明确表达了不应继续购买欧债的观点。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学者周世俭表示,目前购买欧债风险太大,而购买实体资产则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投资策略。
周世俭介绍,中国在希腊已经购买了部分港口设施、船队,这都是不错的投资方向,在意大利、法国都应该采取这种形式。对于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可以买其20%或30%的股份,将来可以分红,还可能获得高新技术。
“我认为现在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要将更多的外汇储备换成实体资本。”周世俭说。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也表示购买实体资产将可能获得比购买债券更高的收益。他同时表示,购买部分欧洲债券有利于中国分散投资,但必须是购买欧洲统一发行的欧洲债券,而非个别国家的债权,那样风险太大。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购买欧洲的实体经济算是可行之道,但是只应当作为正常的市场行为,看哪一家的资产价格划算,可以购买,这种做法对于解决欧债危机没有很大帮助。
巴西提议向IMF增资
据路透社报道,在本周四于华盛顿召开的金砖国家财长会议上,巴西财长曼特加将提议,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数百亿美元资金,以帮助欧元区度过危机。
据分析,金砖国家提供资金的一种办法是通过IMF的“新借款安排”(NAB),这一危机基金目前掌握5910亿美元。
汪涛表示,通过IMF向欧洲提供资金帮助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由于IMF所有的救助不光跟救助国政府签约,也跟欧元区政府签约,这样可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
迄今为止,IMF已经两次向希腊提供救助,但是双方在救助条件谈判上没有谈拢,至今IMF还没有给希腊发款。
汪涛表示,对于中国或巴西等国来说,通过国际组织在欧债危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是象征性的做法而已。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对于欧债危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可能对解决欧债危机产生很大作用。
根子是结构性问题
对于各界对中国救助的期望,汪涛表示,欧债危机不是中国能救得了的。欧洲要走出欧债危机,必须要靠自己,必须建立一个确保财政纪律性的长效机制。
汪涛的这一观点,和欧元区内部的主流看法相近。欧元区国家普遍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应该自己解决,而不是依靠外援,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紧缩财政开支、保证财政纪律性等。
“如果欧洲不能拿出实际行动自救,反倒要让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拿自己的资产冒险去帮助欧洲,后者那些管理海外资产的官员将极难找到充分的理由去这样做。”投资公司资本经济学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杰索普(Julian Jessop)向媒体评论道。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也在周一表示,他不认为金砖国家会出资帮助欧洲。“主权基金可能会愿意做一些多元化投资,”佐利克说,“但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国家要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去给欧洲‘赎身’,显然会很纠结的。”
他还认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财政政策余地也比2008年时更有限:“市场和信心的下滑会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会拖累消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下降反过来又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将熄火。”
“如果只是流动性问题,中国冲进去会起作用,但我判断不是流动性问题,不是缺钱的问题,而是缺机制的问题。购买债券,欧洲央行就可以购买,但是德国不同意。所以中国救助欧债危机是个伪命题。”汪涛说。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认为,中国帮助欧洲债务危机的风险相当大,而且即便救助效果也较为有限,不能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问题。
“欧元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难题,需要欧洲人痛下决心改革。国际社会对其援助治标不治本,欧元区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斯宾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