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陶冬: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大于地方融资平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01: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郭兴艳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昨日表示,中国银行体系中介功能的严重弱化和影子银行系统问题,已取代通胀和经济增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陶冬称,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占GDP比例为9.7%,与雷曼事件发生前即2008年上半年的8.4%相比,实际上货币政策并未明显紧缩。但市场特别是中小企明显感受到信贷紧缩,他指出,主要是中国的银行出现功能性障碍。

  他说,银行只有20%的资金可用于自由借贷,其余资金分别流向央行、地方政府、房地产行业信托产品和大型国有企业。由于银行体系内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银行体系的中介功能遭到严重弱化。

  银行体系内资金趋紧,但四处乱窜的投机资金却相当多。陶冬称,去年民企不再投资实业,将资金投向创投;今年国企也不再投资,将资金用于“放高利贷”。在投资去实业化的环境下,即便中国货币政策重新宽松,也会对经济反弹带来影响。

  陶冬指出,“全民高利贷”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冲击不可忽视,这种影子银行的风险大于地方融资平台。特别是影子银行大部分是违法违规行为,目前仍未有具体数字以了解规模,但相信若监管机构不迅速采取行动,将出现严重后果。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为10.7万亿元人民币。陶冬认为,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应小于地方融资平台,但由于缺乏透明度、难以追查,导致风险更大。

  瑞信宣布下调中国2011和2012年GDP增速,由8.7%和8.5%分别下调至8.6%和8.2%,处于市场预测下端。

  对影子系统的关注并非只有外资投行。中金首席策略师黄海洲早前曾在香港表示,银行体系中介功能弱化即金融脱媒现象,导致影子银行系统滋生,社会融资总量无法正确反映广义流动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包括中移动、中石油等大型国企均设立金融业务平台,从事放贷业务,包括90%的放贷企业为国有企业。报道估计影子市场每年资金流量可能已达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GDP的5%左右。

  早前评级机构惠誉便表示,预计今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量达18万亿元人民币,比官方统计的社会融资总量将高出3.5万亿元,原因在于一些融资项目并未包括在官方统计范畴内,其中包括来自香港银行的贷款、非正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融资、信用证融资等。

  有大型欧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不少海外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影子银行问题。他认为,与地方融资平台可追根溯源相比,影子银行难以追查,对中国银行股是潜在的定时炸弹。摄影记者/吴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