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为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5:56 来源: 大经贸

  关晓蕾

  广东为什么在2011年重提大型招商?

  2011年,挥别“十一五”,“十二五”开局,又是一个新的五年。而人们总是对新生事物饱含期望——新一个五年计划里描摹了什么样的未来蓝图?又一个五年之后,我们将实现什么样的愿景?

  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发展巨大,但跨越却也是无比艰难的。广东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可能是历史留给广东的主政者还有千百万广东人最现实的课题。

  观照现下,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阵痛与困局使地方发展压力骤然加大,国内各大区域经济体的崛起在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同时竞争态势形成——出路何在?

  而三年前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长期以来相对稳定的格局,动荡与危机大致刻画出现有的全球经济趋势。而国际资本加速向新兴市场、新兴产业的流动带来利益的争夺与厮杀……

  广东于此时此刻力推自我营销的背后有何动因?

  熟悉广东的观察者们认为,将重新自我营销的时间节点选择在这个时候,广东自然有它的考量。

  双转移后亮剑

  2008年5月29日,广东召开第一次“双转移”工作会议,“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大潮在广东掀起。尽管落后地区对此热情高涨,但在像东莞这样的发达城市,产业转移显然不那么顺利。2008年7月,上半年的数据统计出来,东莞当时因为国际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外贸危机已经显现,一些数据出现了九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两个月后,金融危机爆发。广东霎时处于风口浪尖,质疑声音四起。但汪洋说,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力—“‘双转移’政策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后来汪洋又给出了一个外界称之为“三鸟合一”的说法:鼓励企业异地转移,但从不反对就地转型。“腾笼换鸟”的同时,鼓励“扩笼壮鸟”、“筑笼引鸟”,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之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园作为载体,新的产业集群在广东相对欠发达地区集结。而珠三角各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则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

  2010年,广东省的经济增速达到12.8%,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珠三角则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传统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现代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以珠中江三市为例,中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能源、健康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速;江门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将LED、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至于珠海,则大力发展高端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逆势而上。

  人们终于开始明白,一番“腾笼换鸟”背后,为广东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变化。

  而在不断推进双转移的过程中,汪洋对于如何加快广东的转型升级、提升广东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今年年初的省委全会上,汪洋提出三路并进式的大招商。

  在政治社会学家丁学良看来,广东这一次的招商引资显然与以往有了不同的意义:“广东现在招商引资后面的深层考虑,应该是要在资金后面带来新的产业链条、新的技术,被淘汰的产业链条,对广东没有意义。广东不是一个缺钱的省份,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广东缺的不是钱,而是产业升级中的其他一些要素。”

  “双转移实际上是把广东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通过引进内部的产业,借助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资本带动它们的发展。而珠三角在这个过程中,腾出了的笼子要进入新鸟。这新的一部分的资本需要招商引资来注入,而且这部分的资本需要上升到相当高度的高端产业,这方面恰恰是广东的薄弱环节。”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则这样分析。

  一方面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另一方面,引进“增量”则在于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调整,继续整合更新各方资源——当为广东储备实力、谋求在新一轮区域竞合态势中强势突围的基础已然夯实,重提广东的自我营销也就显得必要。

  排头兵的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先行一步,成就了“四小虎”,也铸就了自身的辉煌—几乎是整整一个时代,珠三角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摇篮,珠江东岸成长起世界IT产业配套基地东莞;西岸则成就了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称之为“中国制造”的顺德……

  那个时候,沿着珠三角的海岸线一路北上,中央政府刚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长江三角洲还不见踪影。

  三十年过去,斗转星移。

  以上海为辐射轴心的长三角一飞冲天,从向珠三角学习、与珠三角平起平坐、到超越珠三角完成的蜕变仅耗时十余年。

  广东这个时候却忽然有了思想包袱。习惯于以“排头兵”自称的广东面前摆放的不仅仅是被后发先至的对手超越的压力;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后续发展难以为继给广东带来更多的烦恼。

  而让广东更感失落且危机四伏的问题在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没有广东。

  2005年10月6日,距离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还有两天。广东一位学者向媒体表达了他的忧虑:在新的五年规划方案中,广东省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没有列入中央级规划。与之相对的是,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已被作为中央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跟随其后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成渝地区的逐渐成型。

  而在“十一五”规划的六点重要内容中,区域发展问题被放在重要位置。

  王志纲认为,这的确对广东不利:“‘十一五’规划里面没有提到广东。我看整个规划是2+4,二就是国家级的,一个是长三角,一个是环渤海;四就是珠三角、中部的成渝经济圈,以武汉为龙头的中部城市群,第四就是东北。2+4,广东就从将官变成校官了。这是广东的领导者乃至所有广东人都不能回避的。”毕竟,广东做中国经济的带头羊、领跑者已经那么多年了。

  2008年初,广东为自己定调: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

  显然,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

  双转移、“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卸掉过往的包袱之后,广东对于自身的定位、努力方向、未来愿景也随之更加清晰。

  在《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的工作”中,提出重点要做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几方面工作。其中,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第二项内容就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现有经济增长模式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广东已显露出生机——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到,广东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共选取新兴电子信息、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为“制造大省”的转型升级培育核心力量。

  而曲建分析,广东是中国近三十年工业化进程较早的省份,其产业升级不仅有外在的压力,还有内在的动力——必须转型。而如何升级、如何转型,需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注入外部资金。“现在广东也是寄希望于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方的进入,把整个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起来,实现结构优化。”他说。

  6月1日,国际金融学会(IIF)在其最新发布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报告中称,2011年全球资本将有10410亿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至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560亿美元。

  而预测2011年和未来一年流入新兴经济体资本将仍然保持强劲势头的判断根据之一在于,在这两年间,新兴市场国家的GDP增长预计仍将高于6%,对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将有利于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

  IIF的报告指出,万亿美元全球资本涌向新兴经济体的巨大背景下,中国成为最大的国际资本净流入目的地,约占新兴经济体吸引资本总量的三成。实际上,自2008年始,中国就一直是最受国际资本青睐的新兴经济体。

  2010-2011年间,中国的资本净流入几乎是巴西的两倍,印度的三倍。

  专家分析表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率先复苏成为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并增加对华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将眼光同样投向了新兴市场—由于目前大约一半的全球经济产出来自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自然承担不起忽视新兴市场的代价。

  事实上,跨国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营收已经占据总营收的20%,而20年前这个比例为10%。

  这意味着,已经蓄势待发的广东正在迎来吸引更多质量更好的外资的机遇。

  然而,丁学良却表示,要争取到这些优秀的产业、公司或者资金的落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个机遇需要积极争取,不是坐着等着就能得来的。”正因为新兴经济体“制都更迫切地需要在此时此刻实现跨越发展,因而这样的机遇印尼也在争取、印度也在争取;而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也导致发达地区需要这样一个机遇重振当地经济,比如台湾正在谋划将自己外流的最好的产业吸引回去,韩国则在想方设法将本来属于日本的产业固定优势抢走……

  “单单是亚太地区,就已经呈现出强烈的竞争形态,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筹谋在目前经济和财政波动大的情况下能够尽早借助一切机会往前迈步。”所以,广东也要好好努力。

  但问题在于国际上对广东的了解普遍不多,因而营销显得非常必要。

  对此,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刘冰曾经指出:“广东在中国经济发展排名第一,城市开放度也位于前列,但广东却并不为多数澳大利亚人所知。广东需要更多地宣传自己,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徐扬生则更直接地表示:“广东应该在国际化方面打出自己的品牌,广东本身存在这方面的优势。但很明显的是这十几年当中其他地方真的进步非常快,广东如果慢下来,就落后了。”

  梁耀文与营销广东

  在外经贸厅厅长任上,梁耀文在营销广东方面亮点不少。

  回忆起2003年,只有一个关键词—SARS。当时的SARS疫情首先在广东爆发,直接对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影响,4月的合同吸收外资就出现负增长。如何是好?

  六个月后,广东省外经贸厅首次举办“网上招商洽谈会”,以“广东招商广场”为平台,举办“2003年中国广东网上招商洽谈会”,点击量累计达102万次,签约项目435宗,外资金额34.8亿美元。上任未久的梁耀文在“全省吸收外资工作现场会”上这样介绍。

  对于如何才能进一步高效招商引资,梁耀文也有诸多独到的思考——培育招商的中介机构,探索开展海外驻点招商、代理招商、市场化招商……他将招商的工作尽量细化。

  而在第二年举办的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洽谈会上,梁耀文更曾直言:广东招商引资不能再走“老套路”。

  当年广东遇到的严峻情势在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在招商引资上的增长势头迅猛,广东的速度却开始放缓,现实迫切需要广东充分挖掘和创造自身优势。

  招商效果不理想,梁耀文感觉压力很大。总结经验,他感觉关键在于“珠三角”在海外名气不大,外出招商因而显得事倍功半。如果与港澳捆绑对外宣传推介,对于树立广东的品牌和形象意义重大。

  于是,就在当年,粤港迅速商定,到英国招商。

  年初的时候,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三路并进的大招商。外经贸厅当仁不让地扛起向世界500强及大型跨国企业招商的重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