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谭浩俊:铁路改革“胎死腹中” 病根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媒体披露,如果“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没有发生,由铁道部草拟的近八年来第一份改革方案或已浮出水面。

  但是,报道同时指出,这不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方案。因为,这份改革方案虽然强调扩大地方铁路局经营自主权、确立地方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但路权、调度指挥权等还是牢牢控制在铁道部手中。也就是说,地方铁路局只是铁道部手中的一个道具,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一切由铁道部说了算。

  一个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先决条件就是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的财产权、经营权和收入支配权。如果地方铁路局连起码的路权和调度权都没有,还谈什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呢?显然,铁路部门的所谓改革,只是为了应付上面、应对下面、敷衍舆论和公众的一种“场面话”,从骨子里讲,并不真心想改。

  据有关人士透露,早在90年代,铁道部就曾尝试过权力下放的改革,将年度运输计划编制权、管内运输经营权、线路更新改造支出支配权等12项经营权下放地方路局,但同时附加了路局必须服从铁道部统一调度指挥的规定。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地方铁路局得到的12项“权力”,统统都在铁道部“统一调度指挥权”的框框内,不可能按照市场规律去运行和行使,无法达到提高效率、提高效益的目的。以至于最终效率、效益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资金被大量挪用、效率大大下降的问题,仅北京铁路局一家,就违规使用四五亿资金修建高档会所。

  铁路改革举步维艰,改革方案推行不下去、“胎死腹中”,病根在哪呢?答案很简单:垄断。

  都说铁道部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也都说铁路是垄断性最强、垄断根基最坚实的一个企业。从行业管理到运营,从产权明晰到调度权高度集中,再从财务管理到人事任免,铁道部几乎垄断了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的全部权力。不然,铁道部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的权力也不会那么大。

  众所周知,民用航空算是比较早走入市场的一个行业,虽然国有航空公司仍然垄断着整个民用航空,但是,各大国有航空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即便如此,一个小小的航线权,仍然成为制约民航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影响民航竞争的重要障碍,且引发了一系列的腐败问题。民航业尚且如此,权力高度垄断、高度集中的铁路行业还能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吗?还能不发生各种腐败问题吗?所谓的改革,还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吗?

  专家说得好,“改革就是过日子,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会改。”也许,将这句话用在铁路部门身上,可能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巨额的负债,频繁的事故,连续不断的负面新闻,确实到了令铁道部过不下去日子的地步。所以,铁道部再次想到了改革。假如10年前的那次改革能够开明一点、开通一些,哪怕大度一些,很多矛盾和问题可能早就得到解决或缓解了,也不会像现在背负几万亿的负债来改革了。纵使铁道部现在愿意放开胆子大改一次,愿意把权力放出去一部分,巨额的负债和负面新闻,也会让铁道部的改革充满矛盾艰辛。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铁道部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气魄。如果铁道部仍然想在改革中,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还不如维持现状,继续生活在舆论的漩涡之中。

  眼下,社会各方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改革如何向深水区推进、一些行业如何突破垄断壁垒。那么,能否先在铁道部身上寻求突破口呢?要知道,像铁道部这样的计划经济堡垒都能攻下,都能闯出一条新路,其他方面的改革还会有多大的难度呢?铁路部门敢“大刀阔斧”,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郭有信:退票费降低,仅是铁路改革的第一步

  退票费下调突显铁路“舍得”哲学

  政企不分铁路民营化只会无功而返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