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新措施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6:55 来源: 经济日报□ 选择“扭转操作”,旨在不增加国债购买量、不提供更多流动性的前提下,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刺激抵押贷款持有人进行再融资,促进投资者买入股票或公司债,远离避险的公债,从而达到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 此次未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一是前两轮长期效果不佳,如强推第三轮将直接造成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二是国内外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声浪太大。推出“扭转操作”,既能起到量化宽松政策同样的效果,又可避免承担较大的市场和政治风险
世界各国近日都在密切关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阻止经济继续下沉而开的药方,答案在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揭晓,美联储宣布推出4000亿美元“扭转操作”措施。此举与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测方向相符,只是揭开了蒙在具体数字上的面纱。市场分析人士曾普遍预期,这一操作的额度将在2000亿至7000亿美元之间,并将其定义为“扭转操作”(OT)。
美联储今年8月份议息会议声明曾列出“三大讨论中的政策工具”:一是再度购买债券,即市场熟知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二是卖出短期国债,买入中长期国债,即所谓“扭转操作”;三是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选择第二种政策工具,旨在不增加国债购买量、不提供更多流动性的前提下,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刺激抵押贷款持有人进行再融资,促进投资者买入股票或公司债,远离避险的公债,从而达到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直接使用这一政策。1961年2月2日,美国财政部为制止黄金储备外流,出售短期债券,购入长期债券,“扭转”了收益率曲线。美联储在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分别实行的QE1和QE2的目的与扭转政策大致一致,都是为了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从而降低抵押贷款利率,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好转与实业领域的投资复苏,区别在于不扩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因此有评论人士也将“扭转操作”理解为“质化宽松”。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此次未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有如下考虑:一是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长期效果不佳,如果再强推第三轮副作用太大,将直接造成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二是国内外反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声浪太大,因此,美联储退而求其次,推出“扭转操作”政策,既能起到量化宽松政策同样的效果,又可避免承担较大的市场和政治风险。
曾于1979年至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现任奥巴马经济复苏委员会主席的沃尔克对货币宽松导致通胀上升表示担忧,他日前警告说,“宣称少许通胀可能对经济增长有益。4%至5%的通胀率或许是解决债务超发、刺激企业活力的良方”是一种危险想法。他指出,一旦通胀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市场预期,那它将失去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物价稳定和对物价稳定的预期是保持低利率,维持一个经济体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一家独立的央行,一旦放弃稳健的价格,转而容忍并制造少许的通胀,再想消除通胀就难上加难。他还表示,外国政府持有美国数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还要向他们借更多的钱,全世界都指望美元保持稳定的购买力,有意冒险制造通胀是不负责任的。
问题是,美联储此番推出的最新举措能否见效?检验的标准是看能否实现平缓国债收益率、促使美国实业投资增长的政策目标。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之后,美国的长、短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不降反升,与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的情形相似。市场人士对美联储新政策存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作为强有力的力量,其有形之手伸入了国债市场,干预了市场均衡收益率的形成,致使市场收益率无法准确反映市场对于利率的真实定价,也就无法使银行和企业对于未来的资本收益率作出风险定价,所以也就不会促使其投资实业。另外,美国长期进口石油,以及长期在贸易项目下的逆差,造成全球诸多巨量持有美元的国家和机构,他们往往持有各种期限的美国国债。这些国家和机构对于美国国债的抛售与购买,以及其持有美国国债的结构与调整,与美联储的判断和意图常常并非一致,这种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联储的意图。
美联储公布新措施后,美股快速下滑。市场的这一反应,说明投资者对该计划是否能够刺激美国经济转好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