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企业融资受阻 "银十条"能否破局"十二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10: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公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明确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然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成为实现目标的最大阻力。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小企业的融资脚步?中央台记者张棉棉郑澍进行了调查报道。

  陈小练1999年从佛山一家大型陶瓷企业辞职,创办了佛山市井田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的几个月没有订单,到后来每月都有成百的订单,公司逐步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

  然而,短暂的高兴之后,陈小练又陷入了极度忧虑中。资金研发使得公司负债问题无法解决,面对一次次银根紧缩,公司陷入危机之中。

  陈小练:推向市场要上千万,我们公司现在还负债一百多万,唉,很无奈。

  此外,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人民币升值等也导致了陈小练的企业经营性成本不断上升。公司虽然每年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利润增长,但仍然难以抵消经营成本的上涨压力。这就使得他的企业贷款变得更是难上加难。

  陈小练说,公司已经到了坚持走下去或是无奈死亡的转折点,他迫切希望,政府不仅能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还能在项目市场扩展方面给予帮扶。

  陈小练:我的希望就是,政府能够在一些政府工程,比如说学校、医院,一些公共场合,推荐一下我们发明的这些节能产品,给我们信心;第二个我也希望政府能够牵头可以给我们一些搭建和商会直接沟通的桥梁,从资金方面我也希望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免息或者低利息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发明更多东西。

  像佛山市井田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不乏少数,顺德动易网络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肖银也遇到了类似的融资问题,她现在正在努力寻找非实物抵押的融资渠道。

  肖银:融资很难,希望可以寻到像知识产权抵押等。

  按照工信部近日公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思路,与“十一五”相比,最大的亮点在于从“求量”的概念转到了“求质”上。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十二五中小企业的成长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只是要中小企业能够有一个健康的成长,数量上有所发展,而且要更多的把这种成长体现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

  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们也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不过,从调查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融资问题不解决,这一目标的实现几乎就成为了不可能。

  企业融不到资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在资金链的环节上,究竟哪一步出了问题?是银行吗?在采访中,银行方面的回答也是一肚子委屈。某银行方面高层直言,不是我们不愿意贷款,是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农行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揭开了最后的谜底。

  农行负责人: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原因我感觉就是担保难,就是中小企业不能提供足额的担保物;就是一方面他们可能可供抵押的抵押物比较少,另外,他们可以找到的保证人啊,各方面都比较少。

  看来,银行、中小企业本身都不是症结所在,很多业内人士因此判断,目前要改变现状,最关键的还在恐怕于政策的疏导。

  中小企业的困境困局一旦形成,似乎很难摆脱。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抬头、利率攀升,这些都让他们的发展雪上加霜。如果银行、中小企业本身都不是症结所在,那么唯一可能的原因只剩下了“政策”。未来“政策”究竟将指向何方?中小企业的“春天”又将何时才能到来?

  其实,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国家很多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银监会于6月下发了“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银监会完善小企业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张小松向记者表示,“银十条”出台以后,各银行迅速做出了反应,现在正向激励效果比较明显。

  张小松:5、6、7、8月份,小企业的贷款增量跟过去几个月的环比情况,以及跟全部企业贷款的增速比较,能够看得出来,有很大一个积极推动的效应。

  张小松特别指出,政策未来的重点是在小企业上。

  张小松:因为我们过去一直讲中小企业,但是银行中小企业加起来99%,如何达到政策的针对性,实际上我们觉得还要差别去对待,这次的分型标准,就是分为“大、中、小、微”,实际上就更加细化了,我们从整个结构看的话,实际上中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现在问题最大的实际还是在小和微上面,尤其是资产规模500万以下的可能是我们将来政策支持的重点,“银十条”中很多也就是针对“500万以下”制定的。

  下一阶段,银监会将在充分考虑补充地区、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风险情况等基础上制订实施细则,并将尽快出台。

  张小松:或许最后结果就是不再是“一刀切”,比如:我们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在属地,如果让属地监管机构根据当地银行及区域的特点,我们进行一些弹性,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更能够符合目前银行的融资情况,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

  在银监会的引导下,现在很多银行都已经出台帮助小型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推出了专门服务小企业的“中银信贷工厂”,中国建行推出了“速贷通”、“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中国农行推出了“简式贷、“智动贷”、广发银行推出了“易押通”等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方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虽然还没有摆脱,但现在在“银监会”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小企业的“春天”也许指日可待。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了一些仍然值得改进的地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认为,在“银十条”中,虽然对银行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标准及监管方式上出现变化,但对我国金融机构性质过于单一的问题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建议。

  陈小洪: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成立一种专门为微小型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对“银十条”并不是特别看好。知名财经观察员叶檀认为,“银十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叶檀:中小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是非常熟悉信用情况的,跟中小企业相匹配的民间金融机构,那么这方面的开放,包括制度方面的改进,没有根本上的改革举措。第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怎么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因为我们知道,他现在提出来说,对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提高容忍比例,但是当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成本高,和信用成本比较大的情况下,他还是难以去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所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换言之,现在更好的方法或许是,把民间的资金调动起来,允许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运作方面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有能力向中小企业贷款,这或许是一个拓宽融资渠道的根本对策。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