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宫一号发射时间或在29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5 10:05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甘肃酒泉讯】(特派记者 邓勇峰 姜志强)“天宫一号”将于27日至30日之间择机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部曲”的第二部,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了最大程度的地贴近现场,向广大读者展示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细节和原貌,本报昨日派出的报道小组已专程赶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对于“天宫一号”,媒体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普通民众。20日官方发布择机发射的消息后,记者立即上网订购到机票,却发现事情没有想像的简单。因为酒泉基地(也叫东风航天城)其实是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戈壁滩上,距离基地最近的一个机场在嘉峪关,距离酒泉20多公里,从酒泉到基地还有230公里左右的路程。因为嘉峪关机场直达航班少,从22日开始,从兰州出发到嘉峪关的机票就被抢购一空,记者好不容易才订下了最后两张24日下午从西安出发到嘉峪关的机票。

  24日,记者一大早从深圳出发赶到西安,再从西安飞嘉峪关的时候,在登机口一看差点没笑出声来,七八十人的候机队伍中最少有四分之一是跟自己一个形象的——背着摄影摄像器材、电脑包,再拖着一箱衣物,一看就是同行。下午6点左右抵达嘉峪关,在等行李的时候,记者在跟其中几个闲聊的时候了解到他们有的来自省级卫视,有的来自综合网站,其中有三人居然是浙江一家县级报社。

  来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酒泉市的办事处后,记者却迎面被泼了一盆冷水——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想要参观基地得通过基地设在酒泉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接待中心。而这个接待中心的经理一见到我们就说,记者恕不接待。

  记者无奈之下向一位几天前就进入基地的甘肃本地同行求援,这位同行也非常抱歉地表示无能为力,他说:“今天是肯定没办法了,基地刚刚清场,一大批记者被‘请’出去了,其中就包括你们广东一家知名的报纸。”他告诉记者这次管理非常严格,所有进入基地的人一律要开箱检查,摄影摄像器材一律不放行。他说:“有知情人士透露,发射时间定在29日。”

  航天专家详解“天宫一号”

  叫它“迷你空间实验室”更合适

  深圳商报记者 邓勇峰

  提及“天宫一号”,公众其实对它并不陌生,其模型从2009年的央视春晚第一次公开亮相后,其后更是在大型科技展览上与公众见面。

  它相当于一个小房子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天宫一号”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发言人提出的“目标飞行器”究竟是什么呢?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天宫一号”相当于一个小房子,它不能天地往返,而是靠飞船。

  据庞之浩介绍,“天宫一号”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在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可以进入其中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它与国外的试验性空间站有相似之处。但试验性的空间站只是空间站的雏形,并不等同空间站。

  天宫一号很迷你

  那么应该叫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还是“空间站”?航天专家赵金才说,“先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后发射的神舟飞船,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赵金才分析,“天宫一号”并非空间站,而是迷你空间实验室,重在试验交会对接技术,为我国将来建设空间站做重要的技术准备。与国外同类试验性航天器相比,庞之浩认为,“天宫一号”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航天器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天宫一号为“迷你空间实验室”更合适。

  比“神五”舒服多了

  作为一个“迷你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实际上也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形,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全程参与“天宫一号”研制过程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研四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叶勋说:“跟杨利伟乘坐的‘神五’比,‘天宫一号’的舱内环境要舒服多了。”2003年10月,杨利伟完成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当时是固定在舱内,基本上动不了。

  宇航员排泄物可重复利用

  据叶勋介绍,对接成功后,宇航员从飞船上进入“天宫一号”,就像下了小汽车,来到“实验舱”,这是一个精致小巧的单身“公寓”——这个“公寓”是个圆柱体,直径大约3.35米,长4米,差不多有15个立方米,周边摆放了很多仪器,所以3个宇航员在这里漂浮或者转身,都不会感觉拥挤。

  宇航员要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天宫一号”里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宇航员的排泄物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得到重复利用。宇航员在“天宫一号”里可以脱掉笨重的宇航服,穿的衣服当然是特质面料,很薄很舒服,有点像薄型的针织衫,为了减少他们出汗,舱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宇航员们睡觉时,就钻进睡袋——睡袋是固定在一个位置,样子有点像大衣柜,人进去后把自己一绑就能睡觉。

  交会对接是公认瓶颈

  此次“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空间交会对接。空间交会对接是除了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并返回技术、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之外,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两个航天器通过协调轨道参数,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庞之浩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全世界至今共有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活动,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如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深情一吻”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而据全程参与“天宫一号”研制过程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研四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叶勋说:“设想一下,两个8吨重的物体,在太空中以第一宇宙速度(相当于每小时28440公里)飞行,并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可想而知,稍微刮擦都是不可想像的。”叶勋说,要实现顺利对接,两个飞行器的相对速度不能超过每秒0.2米,横向偏差不能超过18厘米。准确对接后,“神八”会通过很多把锁紧紧绑住“天宫一号”,这样对接舱门才能打开,宇航员就可以从“神八”迈向“天宫一号”。

  既然空间交会对接难度高,为什么不在地面完成对接后,再一起发射升空?赵金才介绍,目前我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不到10吨,无法运送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站。

  专家视点

  “天宫”技术成熟

  “神八”才是重头

  随着“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进入倒计时,外界对中国空间实验站技术的分析已有相当热度。然而,中国航天五院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日前表示,“天宫一号”空间站是在建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它的技术较为成熟。之后发射“神八”,与“天宫一号”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之时,才会体现技术上的突破与成果。

  由于上个月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让外界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有些疑虑。然而,有专家透露,将执行“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运载火箭,“神一”到“神七”飞船均由其成功送入太空。“天宫一号”所用的长征二号F火箭虽然和长征二号丙系出同门,但类似部件已做紧急改进,这次发射打的是“有保证的仗”。

  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曾表示,中国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务中,将突破无人与有人飞船对接技术。然而,“神八”能否在技术上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将是决定此后空间实验活动是否成功的基础。有专家称,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至于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还要看“天宫一号”与“神八”的交会对接是不是顺利。(据北京晚报)

  10年后“天宫”或是

  世界唯一空间站

  “天宫一号”即将发射,作为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它就像中国空间站的先头部队,为把宇航员送上天,在太空开展工作做准备。据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我们的“天宫一号”主要是用于交会对接用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它跟过去前苏联的第一代空间站也不完全相同。我们主要是把它作为目标飞行器,用于突破交会对接技术。

  待神舟十号完成交会对接,我国计划于2020年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到时可以起到开发太空资源的作用。而俄罗斯航天署称,现在唯一运行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坠入太平洋,结束自身使命。如果俄罗斯不发展空间站。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到那时就有可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国外也有媒体称,10年后将是中国空间站的天下。(据北京晚报)

  发射避开28日系误传

  【深圳商报讯】据新闻晚报报道,记者在东风航天城了解到,传言中发射日期避开9月28日胡杨节的说法,被确认为不实。

  23日一则消息广泛流传,称因为9月28日是航天城所在地的胡杨节,将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所以天宫的发射将避开这一天。对于这样的说法,记者经过采访后证实为误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射时间与胡杨节之间并没有冲突。

  据了解,决定“天宫一号”升空日期的最大因素是天气。记者通过当地气象局查到,未来7天都天气晴好,非常有利于“天宫一号”的发射。

  停放一个月

  用了一吨半干燥剂

  “天宫一号”原定于8月30日发射,后因“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而被推迟。推迟发射曾给基地工作人员带来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天气。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阴雨天气将直接影响“天宫一号”加注扣罩厂房的除湿问题。“如果湿度太大,势必会损坏部分元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基地当时打了一场“除湿保卫战”,费尽艰难,准备了1500公斤干燥剂以除湿。

  按照原计划,飞船进入加注扣罩厂房最多能停放10天左右,而发射任务延期后,“天宫一号”要在这里停放一个月左右,仅靠干燥剂除湿远远不够,“除湿保卫战”再次打响。“最初那几天下雨,除湿难度相当大。后来,我们集中抽送室内的空气,并在末端集中升温以消化空气中的水蒸气,然后再把这些空气输送回室内反复循环使用,室内湿度被控制在62%以下。”空调组组长张华介绍。

  (据南方日报)

  天宫超音速22倍

  “天宫一号”腾空之后到底飞得有多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航天任务与控制高级工程师徐明解释说,航天器飞行速度大致7000多m/s,而音速是340m/s,也就是说,作为航天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22至23倍。

  (据北京晨报)

  试验航天器和

  成熟空间站区别

  二者有明显区别。前者在轨寿命通常低于5年,而后者可达5到10年,或更长;前者规模小,对接口少,缺乏扩展能力,后者通常有2个对接口以上,能同时对接载人、载货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前者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后者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前者的燃料和消耗品原则上要一次带足,后者则用货运飞船多次补给;前者的有效载荷设备很少更换,后者可多次更换并增加实验仪器。(据北京晚报)

  三步刚走了一半

  据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中国的载人航天有三步走的计划。从1999年发射第一艘无人的神舟一号开始,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行走。简单说走了一步半。三步走第一是把人送上去平安的返回。我们通过神舟五号杨利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接着通过翟志刚他们三个人我们国家突破了太空行走技术。今年就是要突破交会对接技术。所以我说走了一步半,即要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雏形,也叫简易空间实验室。也为后面的二号、三号做了一个准备,这一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2016年以前还要发射天宫二号、三号,那就是空间实验室了,为后面的空间站做准备的。包括科学实验、技术实验、进一步交会对接,我们国家还要研制货运飞船。我们的货运飞船也是很先进。第三步在2020年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也将是多舱式的,一个核心舱对接两个实验舱。

  (据北京晚报)

  天宫一号小知识

  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酒泉择机发射。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天宫一号”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使用寿命两年。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宗 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