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剩者为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1: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来逾八成产品亏损,私募经理遭遇赎回、发行“两座大山”
匡志勇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年底前成立的1001只阳光私募基金中,只有174只盈利,亏损的基金数达到827只,阳光私募基金亏损面高达82.7%。
据多名私募基金经理介绍,阳光私募机构一年保底成本在200万~300万元,规模大一点的机构成本甚至超过500万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阳光私募机构亏损面也将超过八成,有私募基金经理称:“现在唯一的策略就是熬,等待大盘反转。熬过就是胜利,剩者为王。”深圳一家规模超过20亿元的私募掌门人表示,单靠管理费只够成本,赚钱还得看业绩。
赎回、发行“两座大山”
随着大盘行情节节下行、跌跌不休,私募机构业绩也不断缩水。今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来,一些从未发生过的压力压在了私募机构掌门人身上:赎回压力、发行困境。
一家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阳光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下半年的行情就如同钝刀割肉,投资经理感觉很痛苦,客户也备受折磨,许多客户选择了赎回。”该人士掌舵的私募基金规模最高时接近20亿元,如今只剩下15亿元左右,除了业绩下跌10%引发的规模缩水外,客户赎回的资产规模也接近3亿元。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多数阳光私募基金遭受客户赎回,普遍赎回率超过10%。赎回压力不仅存在于亏损的阳光私募基金,那些盈利的阳光私募基金遭遇的赎回压力更大。同时持有盈利和亏损的私募产品,许多客户选择先赎回盈利的私募基金。
私募排排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超过30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清盘。部分产品是到期清盘,比如同威资产李驰旗下的新华信托·同威1号。部分产品是业绩表现不佳提前清盘,典型的是好望角郑拓旗下的山东信托·深蓝1号。郑拓本人正陷入“公募基金经理老鼠仓”漩涡中,无心投资,且其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另外还有一些产品是见好就收,如金中和曾军旗下的苏信·金中和1期、景良投资廖黎辉旗下的山东信托·景良能量3期等。景良投资的廖黎辉甚至宣称要转型,将精力从二级市场转向股权投资,对二级市场感觉悲观,无疑是其选择此时宣布清盘的重要原因。
发行陷入“史上最难时点”
9月份以来,阳光私募新基金发行骤然降速。Wind统计显示,7月份成立的阳光私募新基金有70只,8月新成立的有49只,而截至9月22日,9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数量只有14只。
私募发行的难度越来越大,正是缘于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普遍看淡。正在发行新产品的合赢投资市场部人士透露:“以前我们发新基金有时候只要和一家省市级分行合作就能募集两三亿元,现在我们发这只新产品,公司内组织了四个团队,全国跑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这种工作量可以和公募基金发行一只新基金相媲美了。”
统计资料显示,9月份新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平均发行规模只有4500万元;与8月份7169.69万元的平均募集规模相比下降37.24%;与7月份13673.21万元的首募规模相比,更是萎缩67.09%。9月份私募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创出了2006年4月以来的募集规模新低。
超八成私募机构面临亏本
一家阳光私募机构员工总数普遍在10人以上,其中投研人员就需要六七名。人员工资一年保底在150万元以上;两三百平方米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写字楼租金,一般一年也需要30万~50万元;再加上调研费用、办公费用等,一年打底费用在200万~300万元。一些规模较大的阳光私募机构,人员总数超过30人,一年各类费用超过500万元。如果合伙人的工资标准定得高,1000万元的总成本也不够。
据业内人士测算,不计算浮动报酬,私募机构管理规模至少要在5亿元以上才能保持盈亏平衡。目前,国内多数阳光私募机构管理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在3只内,资产规模在2亿元以内。除少数今年业绩表现优异的机构外,超过八成的私募机构今年已经陷入亏损境地。
Wind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前成立的1001只阳光私募基金中,只有174只盈利,亏损的基金数则高达827只,阳光私募基金亏损面高达82.7%。在盈利的阳光私募基金中,业绩增幅在10%以上的基金只有2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