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30年 尘埃未落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吴丹 姚诗玮
“我以为台北小巨蛋开第一场‘滚石30年演唱会’的时候,我一定从头哭到尾,结果完全没有。”2010年11月的那场演唱会上,身为滚石创始人之一的段钟潭跑前跑后,绷紧神经,时刻紧盯舞台流程,“脑袋都是空的,就是盯时间、读秒,也没有机会去怀念。小巨蛋超时要罚钱,我就不停去问超过多少时间了,要删什么歌,该怎么办,整场就这么做完了。人生的无奈就在这里。”
那场“滚石30年演唱会”,以50位参演艺人、100多首歌、4个半小时的容量创下台北小巨蛋的演出纪录。之后,这项纪录又延伸到北京与上海。继今年5月1日在北京鸟巢创下8万人大合唱、连演6小时的盛大规模后,又将于10月5日至7日登陆上海奔驰文化中心连唱3天。
每一站演出,都是滚石辉煌的印证——这家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曾以旗下几百名签约歌手和上千位员工傲然于华语乐坛。30年、1800多张专辑、2万多首流行歌,是滚石创造的难以逾越的成就。
60岁的段钟潭,一身简朴的T恤牛仔裤,平凡而随和。说起1980年与哥哥段钟沂在台北创办滚石唱片公司的缘起,他以过来人的视角重看当年不服输的心态,“当时就是年轻小伙子,总是想创业。我们办了《滚石》杂志,以亏损收场,赚钱还完债后又想东山再起。”彼时恰逢台湾校园民歌兴盛,于是凑了一笔钱,找到吴楚楚、潘越云和李丽芬,卷起袖口做出了一张专辑《三人展》。由此,滚石诞生。
“一张一张做,就这么开始了。信念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时隔30年,段钟潭只强调他们骑着脚踏车卖唱片的理想与勇气,而其中的挣扎艰辛,皆在质朴一笑中略过。
段钟潭承认,滚石能走到第30年很不容易,“30年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里面有很多的悲欢离合。”滚石见证过唱片业最兴盛的年代,深刻影响并塑造着华语乐坛。它是台湾音乐文化的象征,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其社会分量无可取代。黄金年代时,滚石是台湾近3000家唱片行的龙头老大,野心膨胀到东南亚地区。惨败同样轰轰烈烈。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海外经营策略遭受败仗后,滚石由海外撤回,却遇到更大的劲敌——MP3、网络的兴起,宣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近十年,在唱片业的一片哀鸿之声中,滚石被动选择沉默,甚至无力留住那些在自己身边待过很多年的老歌手,逐步走向没落。
采访段钟潭时,他既表达着这30年所累积的对音乐行业的热爱,也表达着对自己的不满,“个人的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你不管做多少年,还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甚至你做得越久,犯的错误越多。”有媒体称,“‘滚石30年演唱会’可能是华语地区最后一次如此规模的演唱会”,对任何人来说,这场演唱会都是一场难以复制的家庭聚会。“我们不是说有事没事就办一个滚石20年、25年的演唱会,所以,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每一个艺人一路走来,真的像一个家庭一样,有很多过去的回忆。”段钟潭说。
Dialogue 对话
“这个行业
有很多运气成分”
第一财经日报:滚石唱片走过30年,回过头来看,你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感悟?
段钟潭:唱片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还蛮难的行业,它的产品就是艺人和音乐,这两者都充满很多变数。艺人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和生活的问题。成名前压力很大,急于成名;成名后不一定会适应,情绪会起伏;遇到低谷又会觉得备受打击,需要安慰。一个歌手的第一张唱片红了,下一张唱片会怎样谁都不知道,真正每张唱片都能红的艺人其实很有限。他们的情绪变化,他们能红多久,都是充满变数的问题。
做唱片,每种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一张唱片做下来,直接参与的至少上百人,间接参与的更多。一首歌如果词曲两个人的话,10首歌就是20个人,还有企划、制作人、录音室里的七八个人……这是一个关于人的行业,变数就很大。
音乐就更玄了,没有什么标准,当它还只是小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这个行业确实挺玄的,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不确定性很高。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很难用一个公式或标准去衡量好还是不好。
日报:滚石的第一张唱片是《三人展》,当时做这张唱片是什么状态?
段钟潭:我们对唱片市场不是很有经验,也是谨慎地控制。当时想的是首先不要赔,不赔的话就可以做第二张,万一赔的话,说不定就拆伙了。后来没有赔,我们就找孙越和陶大伟做了第二张《欢乐英雄朋友歌》,也是一个合集。这张唱片推出去之后很受欢迎,我记得三四个月就卖了十万张,在当时的台湾,几乎感觉大街小巷都在唱这些歌。工厂都来不及做唱片,我们办公室的五六个人就自己包唱片,包完就骑摩托车赶快送货运厂,很开心。
日报:过去十年,唱片业受到很大冲击,滚石几乎也沉寂了。你认为唱片公司该怎么面对数字化时代?
段钟潭:我们曾经想变成一个亚洲唱片公司,到日本、韩国、泰国经营,全都以失败收场。这十年,我们为所犯的错误在弥补、在休养、在调整,刚好也遇到整个产业巨变。我宁可把这视为一种巧合。
我最关心的是,这个行业要怎么改变,经过十年,我觉得应该已经慢慢有个样子了,但还没有尘埃落定。未来的唱片公司会更多元化,比如说我们这两年办纵贯线、“滚石30年演唱会”的现场,还有很多小型的、大型的演唱会,这样一种方式对音乐产业来讲会越来越重要。过去消费者听卡带听CD,现在用电脑、手机或者iPad来听音乐,这些平台越来越成熟,它的价值链的分配和版权的保护也会进入正轨。我觉得再过三四年,音乐产业会在变化中找到生存之道,现场音乐、数字音乐会成为这个产业的两只脚,其他方面就比较多元,比如说做艺人经纪,或者有的唱片公司涉足电视、电影。
滚石还是会坚守音乐,范围会扩大,不像以前那么狭隘,只局限于唱片的经营模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面貌,都有很多好的创作人,我们希望逐步建立一堆创作艺人和制作人,形成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
日报:“滚石30年演唱会”在台北与北京都举办过,上海站会有什么不同?
段钟潭:我们希望做出完全不同的演出。鸟巢是户外演出,观众可以感受从下午、黄昏到晚上三种环境的变化,遗憾的是,我们做的多媒体在白天没有办法呈现,8万人的场地也很难跟舞台互动。这次到上海的室内场地演三场,都是从下午五点半开始,看到晚上十点半,多媒体、灯光、舞美和音响都希望做到完美。上海会跟台北一样做一个四面台,整个气氛会比较欢乐。
日报:未来人们提到滚石时,你希望他们会想到什么?
段钟潭:这次我们做“滚石30年演唱会”时,有一件事蛮值得安慰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告诉我,他们来到现场听到那些歌时,会想起青春时代的情景与心境,想起他们在谈恋爱或者沮丧的时候,如何被一首歌感动和抚慰。对于某个远方的女孩或男孩来说,如果他(她)的人生中曾受到一首歌的影响,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滚石的心愿,也是最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