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元是否会重蹈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的覆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1: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沈建光

  近日,对于欧债危机恶化的担忧集中涌现。希腊和IMF等机构的援助评估博弈仍在继续,与此同时,德国执政党对债务国家的援助面临重要裁决与失去选民的政治风险等等。市场认为,欧元区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的最严重挑战,甚至有悲观者开始担心欧元区是否有解体的可能。

  欧洲一体化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充满波澜。早在1992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引发金融危机。通过对比现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与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可以发现,两轮危机同样面临如何维持固定汇率体系的挑战。1992年货币危机爆发之前的欧洲货币体系实质上是一个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ECU)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确定双边固定汇率。

  而德国在两轮危机之中强势与不愿妥协的表现,也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爆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德国实力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1990年,两德统一是欧洲汇率机制危机爆发的催化剂。由于东德与西德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德加大了对于东德的转移支出,促使德国政府财政赤字从5%上升至13.2%。而作为刺激政策的代价,通货膨胀不断恶化,德国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抗通胀。1991~1992两年,德国的利率几乎上升了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更加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提振经济。这样货币市场的投机者不断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不断坚挺的德国马克,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而德国也由于货币升值导致出口大受影响。危机最终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为代价。以史为鉴,欧洲要想避免重蹈1992年金融危机覆辙,需要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改革,及在协调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妥协。欧元毕竟是欧洲人民经历了50多年努力换来的,无论对于核心国德国,还是债务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均享受着欧元作为统一货币带来的好处,没有任何国家希望欧元区解体。

  欧元作为统一货币,明显好于当时的欧洲汇率机制(ERM),投机资本也比当时更难运作。另外,本轮危机与1992年危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次危机并非货币危机,而是财政危机,欧洲央行仍然可以充当救火员的角色。本次欧元区债务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欧元框架尚不完善造成的。而货币同盟缺乏财政同盟,自欧元区建立以来便一直是货币同盟的软肋。同时,考虑到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之间、欧元区核心国与非核心国之间、政客与选民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矛盾,因此解决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是个长期过程。

  短期内,通过欧央行提供流动性,欧盟与IMF向债务国提供援助,危机能够得到推迟,相信欧元区短期内解体的可能性很小。当然,德国仍旧是引导危机出路的关键。只有吸取上次危机的教训,暂时放宽对于债务国不切实际的赤字要求,防止经济过度下滑而造成的财政缩减与经济衰退恶性循环,才能提振市场信心,避免错过缓解危机的最佳时机。长期来看,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言,应对本次危机只有三条出路,即首先是财力充裕的国家对资金紧缺的国家实施援助以避免其陷入破产;其次是后者要将福利项目调整到与其财力匹配的水平,实现预算平衡,以赢得其他成员国的支持;中长期是要在欧洲建立一个超政府的财政机构,以弥合欧元区管理结构上的裂缝。

  当然,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势必会给中国带来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环境恶化、欧元储备资产缩水等不利影响。我们认为,应对以上风险,短期来看,似乎难有万全之策,但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也没有继续收紧的必要。如果通胀、房价、出口三重拐点能够在四季度显现,货币政策亦有可能适当放松。长期来看,促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是根本之法。

  (作者为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