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轩:垄断和资本管制是服务业市场最大障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9月23日 新华网)
近年来,“国进民退”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国进民退”一方面继续巩固央企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侵占”效应和“挤出”效应压榨民营企业的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还带来一个副产品——劳动者的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这些都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民营企业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小于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地区的贫富差距。近年来的“国进民退”使得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1.4%,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39.7%,13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与那些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劳动者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也显得很低。用收入法计算2005—2008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GDP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的平均数,我们发现,这些国家除了德国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稍微低于50%以外,其他的都在50%以上。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服务行业的特点,国家虽然富裕了,但老百姓手中没有钱,又怎能让他们去享受服务。
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国家强弱不能只看GDP总量,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的排位仍然靠后——2010年我国人均GDP排在世界94位,不足4500美元。
比人均GDP排名更能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可以分为按该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来衡量产值结构和按该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就业结构。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将按照三次产业逐级递增。通过该定理可以验证同一时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更是反映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三产产值结构比为:10.2:46.8:43.0。服务业仅占总产值的43%,相比于2009年的43.4%,还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2%相比,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就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2%相比,我们也有很大差距。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印度的三次产业分别是18.2%、26.8%和55.0%,尽管印度2010年人均GDP仅为中国的1/4,但是服务业的比重也比中国高11个百分点。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造成中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以为最大障碍在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和政府的管制政策过严。比如,金融业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政府对此进行着严厉的管制,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仍然垄断着信贷市场,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在国企垄断方面,以交通运输为例,铁路系统自成体系,铁老大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此外,虽然今年民航局颁布了促进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办法和措施,但是数年前东星等民营企业被各色隐形“关卡”击倒的事例依然层出不穷。不仅如此,看得见摸得着的垄断行业民营资本都很难有进入的机会,中国对通信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对运营商还没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业,民间资本要想进入高端领域也是难上加难。
因此,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服务业为突破口,首要任务是打破国有垄断、放松对民间资本进入各类服务业的管制。李克强副总理提出“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已经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值得期待。(罗浩轩)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服务业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