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走基层记者谈感受:放下身段 换位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10: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总编室记者胡文鹏(右二)、副刊部记者李丹(右三)做客中经在线访谈 (吕梦一/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7日讯 近段时期参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经济日报编辑记者一批批下到了基层,发回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这其中不仅有“基层见闻”、“基层发现”这样的见证,还有“蹲点笔记”这样的思考。作为参加“走转改”活动代表的李丹和胡文鹏26日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时就表示,走基层就是把身段和身心放到跟基层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向老百姓“拜师傅”、跟老百姓“交朋友”。>>>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参加这次活动是从喧嚣到寂静的分水岭,也是我跟群众之间从陌生到熟知的一个连心桥”在河北武强县采访的胡文鹏这样来评价自己参加完走转改后的心情。他说,参加这个活动以后,与人民群众的心更加贴并真正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同时在采访中也发现,农民群众的语言非常鲜活和幽默,而且自成体系,非常值得习惯使用书面语的编辑记者们学习。
而沿着青藏公路,走了三天时间,行程1200多公里的李丹主要采访的是负责青岛到格尔木输变电工程项目第八、第九标段的武警水电部队二总队,该队同时还负责施工地一个县的医疗保障。“在这个期间我们也采访了好多武警部队的战士,他们的官兵的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也非常令我感动。”李丹动情的说道。
“我感觉这一次的下基层的视角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是带着从上往下的俯视,你们在干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干?这次我们就把身段放到跟基层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用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我们把自己放在跟他们同等的,就是要换位思考。”据李丹讲,他们在西藏那曲的二级医疗站采访时见到有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常年见不了面,而且他们的孩子才三岁多,只能放在南昌由父母来带,当时同去的来自南昌的摄影记者当场就表示应该拍一段孩子的视频给这对夫妻带过来。“如果作为一个记者的话,我们不单单是反映一种情况,而且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被采访对象着想,我们在想可以给他们做点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做一点什么?”李丹说。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