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证券市场定位亟须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8:05 来源: 经济日报

  ● 在指数大幅调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融资、再融资的步伐却并未减缓,这种现象再次暴露出证券市场定位调整的必要

  ● 在二级市场持续下跌的同时,新股市场却仍能以高市盈率发行,这说明市场定价的权威性仍旧不够

  近期,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向着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同时,证券市场出现了持续下跌。这种下跌虽然不能排除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但与国际市场同跌不同涨的走势,集中暴露出了我国资本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

  市场定位——

  不该只是融资渠道

  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水岭,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截至8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达19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2300家,相比2004年的总市值4.2万亿元、上市公司1354家,不到7年的时间里,资本市场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简单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市场的成熟。

  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最初目的是为国有企业解困,国企改革成为了资本市场建立的契机。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定位于融资市场,由此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上市公司将资本市场当作“圈钱”市场,一些公司即使在盈利的情况下,也不给投资者任何回报,投资者的利益也就得不到保障,市场的投资功能逐步萎缩。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融资规模再次位居全球首位。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IPO宗数达到167家,比去年同期增长5%;融资金额达到17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今年上半年的IPO宗数和融资规模分别占到全球份额的25%和24%。

  然而,与全球第一的融资规模不太和谐的却是A股市场上半年的表现,截至9月16日,沪、深指数分别较年初下跌11.6%和12.68%。反观历经债务危机的美国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的跌幅仅为1.25%、1.73%和3.86%。不断增加的新股数量,持续上升的融资金额与市场的整体表现格格不入。这种现状的背后,市场定位是造成这种不和谐的根本因素。

  从资本市场的本质来看,它是一个长期投资市场,融资只是其功能之一。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表示:“仅仅将着眼点放在融资规模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明确市场定位,由融资市场向长期投资市场转变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的核心。而核心中的核心在于提高资本市场的回报率,形成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内部分红制度的建立。”

  市场地位——

  定价权威仍未实现

  虽然上市公司“圈钱”现象深受诟病,但却一再延续,即便在股市深幅调整的当下,多家巨型IPO仍在推进,几千亿元的再融资也未止步。原因何在?

  “因为资本市场给出了不合理的资产定价。”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

  资本是趋利的,哪里有利可图,资本就会转向哪里。中国股市的“圈钱”现象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不合理使得市场“圈钱”合法化,上市公司通过“圈钱”能够很容易的筹集资金,导致优秀的上市公司也屡次“圈钱”。

  市场自己会计算出这个市场是否有投资价值。市场的整体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那么这个市场整体上是有投资价值的,反之则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整个市场动态市盈率的高低应该代表股市的定价水平。

  当大量资金投入一个没有优化资产配置功能的市场之后,其结果只能是资本的高耗、低效。

  树立市场的权威首先是要完善市场制度,先定好规矩,再按规矩办事。资本市场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的“圈钱”动力也不会改变,资本市场的“失血”也只会愈演愈烈。

  “资本市场必须回归市场常态,让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作用。”胡俞越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亟须树立市场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产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金融力在国际竞争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直接地面对境外成熟市场的竞争,这客观上要求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尽快完善自身的资产定价功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