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 地铁产业链曝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10:28 来源: 中国经营网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已有271人到医院就诊检查,目前没有危重伤员,无人员死亡。

  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

  据初步报道,事故源于上海新天地地铁站信号故障,但事故原因仍需进一步调查。根据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截至昨日晚上七点,伤员升至271人,无人死亡。

  据到达现场的媒体初步证实,上海地铁10号线信号系统承包方卡斯柯公司,即是“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的甬温线信号系统供应商。卡斯柯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和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

  据悉,上海地铁1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12号线、13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的信号系统设备,均为卡斯柯提供。此外,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客专等多条线路的交通信号系统,也由卡斯柯提供。在国内铁路交通项目中,卡斯柯大约占有近60%的市场份额。

  从目前已知的事故消息来看,与地铁项目相关的上市公司恐将承压。涉及地铁安全监控、安全通讯的相关上市公司首先将受影响,而相关的电气化设备供应商也将受影响。

  信号系统故障致追尾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等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和收治伤员的医院,了解情况,看望伤员,作出工作部署。

  在27日晚举行的事故新闻通气会上,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两度致歉。此前,上海地铁通过其官方微博(http://weibo.com)发布“再次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但还要深深道歉”。

  据俞光耀通报,事故发生前,10号线因信号设备发生故障,在部分路段采用人工调度的方式,事故于14点51分发生。

  为上海地铁10号线提供信号系统的是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下称“卡斯柯”),后者同样是发生“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甬温线信号系统供货商之一。

  对此,俞光耀进行了证实。

  据其介绍,此前7月28日10号线开错方向以后,他们曾约见了卡斯柯的领导,“他们也给我们做出了承诺,确保安全上不再出事故。”

  2011年7月28日,当上海地铁10号线因信号灯故障发生开反方向的事故后,担忧“追尾”的声音曾此起彼伏,对此,运营方坚称:“上海地铁不会追尾。”

  然而,两个月后,追尾事故真的发生了,同样是上海地铁10号线,同样是信号灯故障。经多方证实,为上海地铁10号线提供信号系统的,是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7·23”温州动车事故信号系统供货商之一。

  在甬台温“7·23”特大事故中,卡斯柯为13个车站建设了调度集中系统、1个调度集中调度台。在甬台温高铁事故中,通号集团被认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更让人惊诧的是,这个“卡斯柯”也是两年前导致上海地铁1号线两列列车在上海火车站站附近侧面相撞的罪魁祸首,而当时的原因就是卡斯柯提供的信号系统误发速度码。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公开信息显示,铁道部运输局26日向各铁路局传真下发调度命令,要求从7月27日凌晨起排查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设计的CTCS系统。

  而事不过两个月,甬台温高铁的事故报告还未出来,上海地铁十号线就再次发生事故。

  调查小组成立

  目前,上海市已经成立由市安监局牵头的调查小组,由上海市建交委、交通港口局等部门以及独立第三方参加,下设专家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同时,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牵头,会同申通地铁集团等单位,做好事故的后续善后工作。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生追尾事故的上海地铁10号线已经在27日晚间逐步恢复运营。

   卡斯柯屡登“故障榜”

  2011年7月28日晚高峰时期,一列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却反常地朝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7月29日,上海地铁公司公布的事件原因是实施信号升级调试时,发生信息阻塞故障所致。

  事后,申通集团总裁俞光耀证实,申通方面曾约谈过供应商卡斯柯公司。对方表示要修正信号方面的缺陷,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故障。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全国用了卡斯柯信号设备的地铁线一览

  但事实上,上海信号灯故障并非第一次。2009年12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发生两车侧碰事故,经调查组认定,信号系统发送了错误的速度码,造成制动距离不足,从而发生两列列车侧面冲撞事故。卡斯柯信号公司作为该项目的总包方,未能防止本事故的发生,承担事故责任。

  资料显示,2009年12月22日,在地铁上海火车站站附近,上海地铁1号线两车侧面冲撞,造成驾驶室受损等后果。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01年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改造项目的配线图修改时,因设计技术人员个人工作疏漏,N11-1438轨道区段编码电路配线出错。当日,在运营部门因供电系统故障、采用临时非正常交路折返的情况下,信号系统在该轨道区段应该向150号车发出20公里时速的信号,结果错发成65公里,造成制动距离不足,致使150号车与正在折返的117号空车发生侧面冲撞事故。

  此次侧面冲撞的事故处理结果是卡斯柯信号公司对该次事故造成的车辆设施、设备等直接损失承担责任。

  而北京地铁中的信号系统也是通号集团的,不只是北京地铁十号线,其他线路也使用通号集团的信号系统。

  卡斯柯屡登“故障榜”,屡次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故障”,但昨天,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还是发生了。对于“在温州动车等一系列事故后,上海地铁部门为何依然没有改换信号设备供应商”的质疑,俞光耀昨日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现在还不清楚责任方是谁,要等到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才有明确的责任认定”。

  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信号商揭秘

  卡斯柯这家胎生于铁路系统内部的合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国内地铁信号系统巨头?又是如何将垄断延伸到地铁系统之外?

  据媒体消息,卡斯柯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下称“通号集团”)和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1986年合资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是中国铁路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是阿尔斯通在华的两大合资企业之一,阿尔斯通拥有其50%的股份。

  上海地铁追尾信号商卡斯柯涉案地铁产业链曝光

  近年来,卡斯柯在中国承建了多条高铁和地铁线路的信号系统,也曾为发生“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的甬台温铁路上的13个车站建设了调度集中系统、1个调度集中调度台。

  目前,卡斯柯生产的信号系统遍布上海、大连、长春、天津、深圳、广州、伊朗德黑兰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承揽或参与的已建、在建地铁信号项目达28项,其中仅京沪两地就占20项,以上海地铁为例,卡斯柯公司就参与承包了1号线、10号线的信号系统。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甬台温铁路信号系统供货商卡斯柯公司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这家此前很少被人了解的“中国信号业巨头”开始浮出水面。

  1984年,铁道部部属企业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公司(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的管理层专程赴美,访问美国通用铁路信号有限公司(GRS),考察引进铁路信号系统技术事宜。

  1985年,通号公司和GRS签署的合同中强调了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最终双方决议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合作。

  1986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与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卡斯柯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铁路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双方签署的合同除了生产相关的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条款外,还有一项是“地下铁路控制设备”。合同附件中称“引进GRS的此项技术将使我国的信号技术水平很快接近国际水平,这些设备可首先在路外使用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向路内。”这最早确认了将信号技术用于铁路之外的计划。

  1989年3月,卡斯柯公司董事会任命原铁道部电务局局长苗秋林为公司高级顾问。并且为了使上海地铁工程承包合同顺利实施,三方面签订了《卡斯柯、GRS、CRSC关于上海地铁工程合同的原则协议》。

  上世纪90年代初,通号集团成立城市地下铁道与公共交通委员会。铁道部的部属企业,由此将触角延伸到了铁路系统之外。

  《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1994年,卡斯柯与当时的外方母公司美国GRS(现为ALSTOM)一道,夺得上海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ATC的合同大单。

  1996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取得伊朗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ATC系统总集成合同,并将这两条线路的ATS项目合同交给卡斯柯公司。

  正当卡斯柯在地铁领域大力开掘的时候,1997年、1998年,中国铁路两次大面积提速,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

  2000年以前,铁路的调度指挥基本上是手工方式。2000年前后,为适应铁路提速,行业内企业开始各自研发工业软件产品——“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TDCS”。

  也是在这一年,以地铁项目“入场”的卡斯柯开始转型,关停1997年成立但“一直未开展过有效的经营活动”的电子设备厂、工程公司等分支机构,开始逐步学习并吸收外方转让技术,业务范围从安装调试扩展到系统产品提供和系统设计,并搭乘2000年左右国内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大潮,进入铁路信号系统市场。

  早期进入地铁市场的卡斯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地铁市场ATS份额最多的产品。此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目前国内所有铁路CTC系统(调度集中系统)均出自卡斯柯公司。报道称:卡斯柯的软件可以分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系列。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卡斯柯斩获颇丰,产品广泛运用于上海、大连、长春、天津、深圳、广州、伊朗德黑兰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上。在全国的18个铁路局中,该公司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11个铁路局,业绩共涉及14个铁路局,而其FZK-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已应用于40条铁路线,业绩涉及7个铁路局、8条客运专线、600个以上的车站。

  “中国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尚不发达,客货运量的90%以上都要靠铁路系统。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专门开发现代化的铁路信号系统产品,即铁路行车指挥系统。中国铁路运输现代化,要提高运量运能,保证行车安全,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铁路行车指挥系统是不行的。”卡斯柯公司总经理吕德琏先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追问卡斯柯地铁信号帝国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此次上海地铁事故原因还不清楚,有待调查后公布,但信号系统的问题依然引人关注。

  据了解,信号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包括信号装置、联锁装置、闭塞装置等。而为上海地铁10号线提供信号系统的是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下称“卡斯柯”)。

  据了解,目前,新建地铁信号通常采用ATC系统作为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的基本闭塞制式。而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故障不能使用时,由车站行车值班员(简称“行值”)以站间行车电话记录的方式办理闭塞的方法,仅凭站间行车电话联系来保证列车行车间隔,由行车调度员(简称“行调”)发布调度命令,一个闭塞区段只允许有一列车运行。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按照上述原则,一个闭塞区段是不可能有两辆车运行的,也就不可能发生追尾。

  根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系讲师李宇辉去年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确认闭塞区段空闲是改变行车闭塞模式的最基本的前提,车站“行值”在办理电话闭塞或恢复基本闭塞时,都要共同确认闭塞区段空闲,以避免一个闭塞区段同时进入两列车;使用电话闭塞法行车时,控制中心“行调”和闭塞车站“行值”要共同确认第一列发出的列车运行前方的闭塞区段空闲。

  上述文章指出,由于采用电话闭塞时,保障行车安全的责任完全由人而不是设备承担,对于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等行车工作人员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作业办法与作业程序一丝不苟地办理接发列车业务,才能确保设备故障时运营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目前,负责上海地铁运营的申通地铁集团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申通地铁(600834.SH),拥有上海地铁一号线28列电动客车、售检票系统等资产的所有权和自2001年始10年的经营权,并受申通集团委托,管理一号线的其他非上市资产。不过,10号线还未纳入上市公司。昨天,申通地铁报收于8.75元,涨1.27%。

  机车制造企业浮出水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尽管10号线追尾事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在信号系统供货商被爆出同为卡斯柯公司后,该条线路的机车制造企业目前也已浮出水面。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上海国资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上海电气出现在了10号线的机车制造名单之中。此外,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国南车旗下孙公司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车浦镇)也被牵涉其中。

  调查发现,上海地铁10号线所用车型为AC-13型,该种可实现无人驾驶的车型,由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阿尔斯通)联手制造。其中单数由南京方面制造,而双数则由上海制造。“上海电气集团没有直接做轨道交通设备,应该是上市公司下面的一家叫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轨道交通公司)的公司。”前述接近申通集团的资本圈人士表示。

  一份轨道交通公司的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注册资本6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电气持股83.33%,其余股份由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上海电气的招股书显示,轨道交通公司作为公司轨道交通业务板块的经营主体,主要从事“轨道车辆及关键部件”、“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轨道交通机电设备集成工程”、“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的开发和研制。

  作为10号线的车辆供货商,上海阿尔斯通的控股股东正是轨道交通公司。

  据悉,上海阿尔斯通成立于1999年1月,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上海电气通过轨道交通公司持有其60%股权,而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则分别持有另外的34%和6%的股权。另据上海电气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阿尔斯通已承接上海市轨道交通592 辆轨道交通车辆。坊间传言,上海地铁截至去年中期已有车辆共2500辆,如果传言属实,则仅上海阿尔斯通所供应的车辆就占到上海地铁列车总数的20%以上。

  2010年初,曾有接近上海地铁运营方人士透露,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由阿尔斯通制造的无人驾驶功能电客列车已有28列,但本次出事车辆是否为无人驾驶列车尚有待进一步调查。

  上海阿尔斯通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称,公司与南车浦镇合作,“向上海和南京的地铁系统共提供超过1600辆地铁车辆,为香港地铁系统提供超过1000辆地铁车辆”。这意味着上海阿尔斯通制造的车辆占上海地铁车辆总数的比例可能更高。

  有意思的是,上海电气董秘伏蓉27日下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地铁10号线的大部分业务已经“转让给了中国北车。”

  “我只能说从网上的图片看,这不是我们的车。”中国北车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称,该工作人员并未就上述并购做出回应。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中国36城地铁产业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带给A股高铁板块的梦魇尚未消散,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的列车相撞事故,又将冲击众多寄生城市交通轨道的上市公司。

  多家证券研究机构在此前的研报中表示,已有36座城市向国家主管部门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未来5年,我国城轨建设的年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15年,城轨交通线路数量将翻两番。而此次地铁追尾事故是否会对地铁建设,尚不得而知。

  通过梳理发现,宏润建设、腾达建设、隧道股份,等17家A股企业,此前已在分食地铁产业链,它们或将受到冲击。

  与城市交通轨道工程相伴生的A股企业,随着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相撞事故,顿时备受市场关注,但其遭遇是否也会跟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陷入沉沦的高铁板块一样?市场拭目以待。

  不过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不可动摇的垄断企业,当属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

  据观察,宏润建设、腾达建设、隧道股份这3家公司,是此次发生列车相撞事故的上海地铁10号线第五期、第四期、第六期工程中标单位。

  此外,宏润建设还中标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地下土建工程的项目。腾达建设也同时拥有武汉地铁工程3.55亿元的中标项目。

  隧道股份更是长袖善舞,除了上海轨道交通 7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各标段工程有其身影,昆明地铁、宁波地铁、无锡地铁、郑州地铁、杭州地铁、武汉地铁等也被其纳入囊中。

  不过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不可动摇的垄断企业,当属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

  今年上半年和2010年,中国北车城轨地铁车辆营业收入分别为218172万元、516281.7万元,同比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而中国南车城轨地铁车辆今年上半年和201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86849.2万元和719061万元,尤其是2010年,公司投入轨道交通产品科技经费3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

  据其表述,2010年中国南车城轨板块较2009年大幅增长63.39%,在国内12个城市18个城轨整车招(议)标项目,获得8个城市、11个整车招(议)标项目,地铁车辆年平均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另外,地铁基建也是大蛋糕,有众多上市公司分食。

  根据中国铁建半年报,报告期内,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签合同额117.916亿元,而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勘察设计咨询业

  务,也是中国铁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另一同行巨头中国中铁,仅在2010年就完成城市轻轨、地铁线路土建工程268.9公里,铺轨工程108公里,今年上半承揽了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等多项重点工程。与此相伴随,中国中铁2010年还提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

  事实上,在承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建的同时,工程机械、基建配套设备也多为此类巨头包揽,中国中铁定期报告显示,其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道岔及其他铁路施工设备、桥梁钢结构、工程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

  中国铁建亦表示,城市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为以盾构为关键的隧道施工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为公司工业制造板块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饶有意味的是,遭受高铁寒流的晋亿实业,目前正在争取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紧固件供货系统市场。

  如火如荼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高峰期,正如此前的高铁项目,一批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已经或正在寻求其产业链的寄生式发展。

  以众合机电为例,其2009年轨道交通业营业收入为25904.09万元,2010年为29566.11万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6276.72万元,占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47%、28.21%、31.12%。

  而在今年1月27日,众合机电还向6 名特定对象发行2229万股,募资总额 41459.4万元,用于公司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承包建设项目和加大公司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投入。

  根据众合机电测算,公司轨道机电工程业务在进入稳定期后,每年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

  150000万元,利润总额18293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7.06年、内部收益率15.52%。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众合机电预计,未来几年轨道交通机电工程市场容量平均为75 亿元,公司市场占有率20%。众合机电还称,公司是国内 A 股市场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总包业务上市公司,是国内有资格参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招投标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而为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等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赛为智能,其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巩固和加强公司综合安防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的市场优势地位,大力加强综合监控系统的业务规模,推动自动售检票系统、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市场进入,形成公司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产品体系。

  另一创业板上市公司鼎汉技术,今年上半年公司新中标项目同比增长145.45%,且新中标金额中地铁项目的份额已经占据一半左右。

  与其他寄生公司不同,鼎汉技术的主营均与轨道交通及地铁直接相关,分别是轨道交通信号智能电源系统、轨道交通电力操作电源系统、轨道交通通信电源系统和地铁综合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鼎汉技术正拓宽产品线至地铁领域的部分机电子系统,并以车载辅助电源业务为契机进入车辆市场,公司预计未来这两方面的产品份额将占到营收的2/3。

  同时,鼎汉技术首发募投的轨道交通信号电源产业化及轨道交通专用电源系列化研发及产业化两个项目,均是城市轨道交通直接派生产业。

  除了上述企业,铜峰电子的机车电力电容器项目、国电南自的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东方电子(000682.SZ)参股子公司的综合监控系统和综合安防监控系统、东方通信(600776.SH)的基于TETRA数字集群的专业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开尔新材(300234.SZ)的搪瓷钢板装饰材料、天业通联(002459.SZ)的盾构掘进设备等等,均有中标城市交通轨道工程项目。

  而具有制造全系列高铁扣件能力的晋亿实业(601002.SH),更是预计三季度高铁扣配件实现的销售收入同比将有大幅度下降,且净利润同比下降50%左右。饶有意味的是,遭受高铁寒流的晋亿实业,目前正在争取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紧固件供货系统市场。

   申通地铁世纪瑞尔紧急撇清关系

  据投资快报消息,在“7·23动车”特大事故尚未淡出公众视角之际,上海地铁10号线昨日下午再次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后,申通地铁、世纪瑞尔两家公司紧急撇清关系,而中标地铁10号线项目的中国南车等6家公司以及辉煌科技等信号股恐将遭到波及。

  申通地铁

  上海地铁10号线的直属单位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该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事故原因及受伤人员情况,目前还在调查当中,有具体进展会第一时间披露。

  而作为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申通地铁在事故发生后立刻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公司是我国境内唯一一家从事轨道交通投资经营的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全部来自于1号线运营的票务收入。

  对于地铁线路上海10号线追尾,申通地铁证券事务代表孙斯惠称,公司只负责上海地铁1号线的运营,并不负责10号线的运营,地铁10号线由其大股东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负责运营和维护,跟上市公司申通地铁没有直接关联。

  世纪瑞尔

  世纪瑞尔是提供铁路通信监控系统和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上市公司。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甬温线通信信号系统中,监控系统是由世纪瑞尔提供,资料显示,世纪瑞尔与中国通号集团在很多业务上往来紧密,其部分高管曾任职于中国通号集团。

  不过,在采访中,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澄清,公司的业务没有涉及地铁范畴,上海地铁10号线相撞事故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

  一位长期跟踪该公司的行业研究员称,“简单说,世纪瑞尔的设备就是搜集各种信息反馈给调度。据我所知,本次事故与公司产品根本无关。”

  六公司或受事故波及

  中国南车

  由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联合体,在上海地铁十号线车辆项目采购招标中中标。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浦镇厂是我国首批城市轨道车辆生产定点企业,通过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先后取得上海明珠线、南京一号线、上海一号线延伸线、上海二号线西延线、南京二号线以及上海十号线的订单,在国内交付宽体大运量地铁列车的企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中国南车的订单可以看出,公司正全力进军地铁项目。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继成为武汉地铁1、2号线车辆供应商后,再次中标4号线一期车辆订单,该批价值4亿元项目车辆将于明年8月开始交付。

  中国北车

  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后,据了解,上海地铁10号线车型为AC15型电动客车,其中单数车制造商为南京浦镇车辆厂,双数车制造商是上海电气阿尔斯通。

  据上海电气集团董秘办的工作人员称,“AC15型电动客车的车厢是上海电气生产的,但信号系统是由阿尔斯通负责。”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上海地铁10号线的大部分业务转让给了中国北车。

  目前,中国北车也是地铁车厢的主要供应商。9月16日,由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西安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西安一号线地铁车辆也将由中国北车研制。此外,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将于今年11月开始陆续为北京5号线增加132辆地铁列车。

  隧道股份

  隧道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木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设计、施工、咨询,隧道,市政,建筑,等。资料显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了上海地铁10号线第6期工程。工程中标价为46228.04万元。工程开工时间为2006-07-20,工期约为778天。

  根据隧道股份中报,公司正逐步推进地铁项目。今年上半年,公司承接的施工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重大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如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设实现正式通水运营;迎宾三路隧道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将于今年10 月份建成并实现通车;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工程保持了良好的施工态势;昆明地铁、宁波地铁、无锡地铁、郑州地铁、杭州地铁、武汉地铁等外地地铁项目推进稳定。

  宏润建设

  原本是一家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业的企业,因近几年来房建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缩减,逐渐转投地铁领域。

  公司作为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三家主要公司之一(其余两家分别是隧道股份和上海建工),截至2010年底,宏润建设已占上海地铁业务量的10%,已占杭州地铁业务量的30%,承揽项目高达63个,是轨道交通工程市场上区域布局最广、承揽项目最多的民营企业。

  资料显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地铁10号线第5期中标单位。工程中标价为30988.97万元。工程开工时间为2006-07-20,工期约为680天。

  据了解,2010年宏润建设90.96%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施工建设,目前公司握有价值达23亿元业务,其中包括吴江市学院路西延工程、无锡市新华路工程Q1标段、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等。

  腾达建设

  在上海市政建设重点工程中,一般都会有腾达建设的参与。腾达建设的主营范围为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

  据资料显示,腾达建设中标了上海地铁10号线第4期工程。工程中标价为23590万元。工程开工时间为2006-08-08,工期约为699天。

  此外,腾达建设还中标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第十五标段土建工程,中标价3.55亿元,工期32个月。

  辉煌科技

  2009年底完成上市,2010年下半年股价几近翻番,2010年净利润增幅达到57.63%,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微增5.15%。然而,昨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相撞的事故,以及前期铁道部对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的突然叫停,令行业相关企业未来的业绩充满不确定性。8<<12345678>>

  2011年9月27日下午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截至27日晚上19时,伤员升至271人。

  辉煌科技是铁道部指定企业,高铁信号监测系统和防灾安全系统的主承包商,同时是国内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轨道交通系列产品主要有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等。公司从2009年就开始在郑州地铁、广东省城际铁路、上海地铁、深圳地铁、成都地铁等展开市场开拓。

  人工调度本可避免追尾?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贾利民表示,CTBC系统利用无线作为车辆间交互的信道,来实现移动自动闭塞,能在确保功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大的行车密度,并可提高运行效率以及减小行车间隔,但其使用的无线信道的稳定性却是薄弱环节,“无线信道较之于有线信道,想要保证稳定,保障传输可行性要困难得多。”他还称,信号系统故障并非导致事故的必然原因,故障后实行的人工操作未完全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更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信号系统应该有故障导向安全的措施,保障其出现任何故障都不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这是信号系统的基本原则,对于CTBC来说也是如此。”贾利民说,当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保障列车运输不中断,就要变成人工操作。“在信号系统故障情况下,列车运行是由司机来负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保障的标准、规范、程序来做,就不应该出事。”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海地铁10号线在信号故障发生后,尽管采取了人工调度,依旧未能避免追尾。据公开报道,“7·23”动车追尾事故当天,因红光带故障,温州南站前后也多次被通知进入非常站控模式,即脱离CTC控制,转为车站传统人工控制。

  “不管信号设备有没有问题,追尾应该都是可以避免的。”昨日,一位业内人士称。

  尽管目前公众都在质疑“信号设备”故障为主要责任方,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2000年以前,铁路的调度指挥基本上都是手工方式,也并未见有追尾。地铁在人为控制下,50米以内本是可以紧急刹车的,追尾理应可以避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技术上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地铁、铁路线路也一直不敢实行真正的“无人驾驶”。

  地铁盛宴之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就在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说,国庆长假将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尤其要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9月27日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快上马地铁项目,“萝卜快了不洗泥”——在速度压倒一切的思路下,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

  除上海地铁之外,近段时间,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地铁故障也时有发生。

  王梦恕表示,前不久北京召集了一些专家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并拨了一笔款项,正在组织研究这方面的课题,足见公共交通的安全问题已日益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国务院曾经在2003年发文(国办发[2003]81号文件),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城市才有申报地铁项目的资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然而时至今日,能达到以上条件的城市不在少数。

  随着人口、用地的压力加大,加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驱动,各大城市还在加快修建新的地铁项目,而未有地铁项目的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向发改委申报。

  2009年一年,国务院就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

  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共有36座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其中28座城市得到国家批准。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个车站,运营里程达4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总长超过伦敦跃居世界第一。而北京的目标是到2015年轨道交通规模达到703公里,建成的运营里程666公里。

  地铁“大跃进”随之带来的隐患主要是施工和运营管理上的问题。

  王梦恕表示,这么多的项目要上,而有实力、合格的项目承包方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工程方面主要是中铁、铁建、中交等大型建筑企业,而车辆生产商主要是南车、北车,信号系统则基本是通号集团下属企业。

  “短时间内上马大量项目,容易导致企业接了订单之后完不成任务。有些企业就通过把工程分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企业(来保障进度),这既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也会给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造成困难。一旦发生事故,在责任认定的时候也会造成一定的推脱混乱。” 王梦恕称。(编辑:郭英鸽)8<<12345678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