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代观察]加强VIE监管勿忘留企业一条生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6:35 来源: 时代周报

  叶檀

  当我们关上民企的门,必须为民企打开一扇窗。

  一则传闻让投资市场与民企人心惶惶。媒体披露,一份证监会上报国务院的秘密报告获得高层重视,报告建议,取缔VIE架构。虽然9月27日《上海证券报》指出,秘密报告不过是某研究部人士的研究文章,但市场恐慌情绪并未因此平息。此前,9月2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如何规范协议控制模式(VIE,即VariableInterestEntity)的做法和行为。”时间倒推到9月1日,《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正式实施,明确将对外资投资者使用晦涩的手段逃避中国证券监管进行规范,“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

  VIE模式是为了躲避管制,力求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企与海外专业人士的天才设计,正是在这一法律模糊地带的庇护下,中国的IT企业、教育企业等才可能源源不断在海外上市。笔者曾经说过,国内的创业板不算中国的创业板,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创业企业才能构成真正的创业板,VIE模式功不可没。

  也许担心国内的优秀上市资源外流,也许担心失去监管的资金与上市公司威胁经济安全,商务部等部委紧锣密鼓将并购上市等纳入监管体系。

  纳入监管是第一步,任何一个社会灰色地带、监管模糊地带总会在规范中走向清晰,潜规则总要变成显规则。但是,并非所有时候规则都越清晰越好,并非所有的严厉监管都胜过监管模糊,尤其在社会转型期。衡量好监管与坏监管的标准在于,监管的目标是否正确,社会效益如何。

  在现阶段对VIE一刀切是不现实的。据凯威莱德律师事务所(Cadwllader)的数据,截至2011年4月份,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中,有42%采用了VIE结构,还有数千家未上市的公司在继续采用VIE结构从事经营。而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曾在其新浪微博(http://weibo.com)上透露:“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上市的还是未上市的,全为VIE结构,包括京东商城!”一刀切的后果,是切断中国IT等新兴行业企业的翅膀,让他们展翅难飞。这不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中国经济的损失。

  监管部门必须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要避开监管游走于海外上市的灰色地带?为什么中国的创业板在美国开花结果而不是在国内?

  原因在于过度严厉的审批机制,投资需要审批,外资投资更需要审批,上市需要核准,上市之前成本巨大,上市之后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对企业信用没有什么益处,这使极具潜力的成长型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大的成本在A股市场上市。以民营教育机构论,本身就有行业门槛的重重约束,又在上市过程中受到歧视,不得不与具有政策优势的大型企业、只具备公关能力与化妆术的民营企业竞争。我们不能一味抱怨VIE模式躲避监管,更不能推卸制度缺失的责任而抱怨优质上市资源流落他人之手,而应反躬自省,在国内的投资与上市机制、汇率管制机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VIE等模式纳入监管之后,有两种结果:如果成为监管者审批权的傲慢展示,将是对中国创业企业的沉重打击;如果就此放松审批,放松管制,扶植创新企业走向国际,将是中国企业难得的机遇。

  今年6月,围绕支付宝事件,一场关于VIE的监管争论撕裂了IT行业。以马云为代表的企业家支持监管,而以易凯资本总裁王再、联友电讯董事长王学宗为代表的人士则坚决反对,前者视之为中国的制度创新,而后者视之为中国创新之路的折戟。

  我们必须回到大前提,支持任何有利于中国市场化改革与创新精神的改革,而反对任何假借监管为名的市场倒退。监管本身不是问题,为什么监管、如何监管才是真问题。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