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做客农村新民居:“中西合璧” 别样风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01: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朱峰 石家庄报道

  走进河北省永年县广府东街村新民居示范区,抬眼一看是一排排青砖蓝瓦、飞檐立柱的四合院,一座座具有冀南民居特色、仿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

  东街村紧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极拳胜地——广府古城,村民魏捧兰的家,是一座四合院结构、仿明清风格的新民居,150多平方米的面积显得宽敞宜人。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来访,魏捧兰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原来住在广府古城东门内,2007年7月,为配合广府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东街村村委会实施了旧村改造、新民居建设工程,2009年底,我们从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里搬了出来,迁入了现在这个新家。”

  “以前在城里老房子住着的时候,一下雨,过道里就泥泞得无法出行,现在一出门就是石板街,还配有太阳能路灯,特别方便。同时,村集体企业还为我们东街新民居打了一眼1600米深的地热井,不仅能供居民常年洗澡,还可用于冬季采暖,舒坦得很。一年下来,还给家里省了不少电费和取暖的燃煤费。”魏捧兰说,“以后等我们村的新民居配套设施齐全后,到了广府古城的旅游旺季,我打算在家里整个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还能赚点外快,增加收入,这辈子能住上这样生态、环保、现代化的新民居,感觉特别幸福。”

  近年来,广府镇东街村采取工业反哺农业、依托古城谋发展的思路,开发文化旅游,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东街村委会主任王喜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初步完成了生态文化村建设整体规划和312套明清风格的新民居设计工作。目前,已建成了一期42套的新民居。二期270套新民居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同时,在东街新民居建设中,还有千亩生态科技农业观光园、甘露寺复建、垂钓园等配套工程,东街村将全力打造一个集文化、生态、绿色、现代于一体的新农村。

  与东街村的中式民居建筑不同,当记者来到界河店乡杜刘固村的新民居示范基地,看到的却是一栋栋风格统一的欧式别墅型新民居。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杜刘固村自1982年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以来,以30亩地作为周转,实行滚动建设,农民住房采取舍旧宅换新居方式进行,置换出的土地作为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等用地继续投入使用,20多年以来,这个村再也没有新划宅基地,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从2005年起,杜刘固村着手对原有楼房进行改造,统一规划建设了第一期24栋大理石门柱、红瓦造顶、结构统一的欧式别墅型新民居,2007年10月,又高标准制定了第二期96户新民居建设方案,该期住房不仅布局合理,网线俱全而且使用了中空玻璃、保温墙等新材料、新技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8月份刚刚入住二期别墅的村民谢靠磊告诉记者,“我们买的这些别墅价格比造价低许多,而且配套设施这样齐全,真的要感谢村企共建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让我们村民受益匪浅!”

  据杜刘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谢永良介绍,目前,第三期56户别墅式住宅已动工兴建,预计明年5月完工。同时,从2011年起,村里计划通过拆除旧楼房腾出土地进行第四期新民居建设,主体建设高层单元式楼房,以满足不同经济状况群众的需求。预计到2015年全部建成后,村所有旧住房将全部转变为新民居,可以置换出旧村土地300多亩,顺利实现由传统农村布局向城市化、社区化、标准化、样板化的新型模式转变。

  东街村支部书记宋福如认为,新民居建设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有些新民居建设是中看不中用,基础配套设施是个大问题,配套设施跟不上,老百姓没法住,新民居就成了摆设,造成浪费。希望上级在验收新民居时一定要严格检查跟百姓密切相关的配套生活设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